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結構重組和國際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08-12-17 09:53:52  


 
  拓展內部需求

  應付危機的重中之重應當是拓展內部需求。就是說要擴展國內市場。現在是中國高度依賴西方市場。這個局面如果得不到改變,中國會繼續受西方毫無道理的制約。拓展內需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的建立就會促成西方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一旦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的得到建立,市場就可以有效地消化西方對中國的壓力。

  內部消費市場的建立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這次危機表明,可持續的發展不能依賴於國際市場。近數十年來,盡管全球化不斷深化,但并沒有促成全球性規制體制的確立。各國只不過是各自想從全球化途經來獲得經濟發展的動力罷了,具有很大的機會主義色彩。雖然危機之後,各國政府在強調規制市場,但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全球規制體系并非容易。在這樣的情況下,盡管中國不可能孤立於國際市場,但必須意識到這個市場的有限性。

  一個名副其實的經濟強國取決於內部生產和需求市場的確立。美國的強大在於其強大的內部生產和需求。中國經濟要強大,必須兼顧國際和國內兩個經濟大局。現在的重點是國際市場和積累,造成強國際市場、弱國內市場,高積累、低消費的局面。因此也造成了那種中國人積累,西方人消費的模式的國際經濟局面。很顯然,這樣的國際經濟體系缺乏公正公平性。正如在生產過程,中國的高積累也對西方經濟體正常運作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西方并不買賬。這次金融危機之後,就有西方人出來指責中國的高積累。中國要確立消費社會,這并不是說是為了回應西方,而是建立一個公正公平的世界經濟體。

  金融危機已經引出了中國國內有關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的種種討論。但是到目前為止,討論還是不够深入,停留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層面。實際上,調整也好,轉型也好,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增長問題,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國際戰略問題。應當特別強調的是,這種調整和轉型并非要回到從前的關門政策,并非要實行經濟貿易保護主義。鞏固內部的經濟體是為了更好的開放,更有效的開放和更持續的開放。

  (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