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次貸危機對美國傳媒業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08-12-18 00:03:37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訊/中國記者雜誌發表署名文章,分析次貸危機對美國傳媒業的影響,全文如下:
 
  美國次貸危機不僅影響了美國房地產、銀行業、零售業,還逐步波及傳媒產業。美國傳媒產業不僅規模巨大,而且產業細化、全球擴張,在次貸危機衝擊下,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像金融行業一樣遭受重大損失,尤其是報業在次貸和網絡的衝擊下,更面臨嚴峻形勢。 

  財經信息業務銳減 

  由次貸引發的美國金融危機,造成多家著名投資公司倒閉,連累多家銀行歇業,大量金融從業者失業,相應地造成對財經信息的需求銳減。湯姆森-路透和彭博新聞社是全球主要的金融信息提供商,但是面對次貸危機,他們失去了大量注册用戶—華爾街交易員。不斷有新的銀行或者投資公司倒閉,造成越來越多金融從業者失業,金融信息提供商也因此直接面對用戶減少的問題。更糟糕的是,人們看不到次貸危機的盡頭,使金融業風聲鶴唳。有8萬華爾街從業者失業,他們大多是湯姆森-路透和彭博新聞社的用戶。 

  湯姆森-路透和彭博新聞社的營運收入,大都依靠為金融業者提供信息服務。湯姆森-路透125億美元的營收中有60%來自金融信息服務,很明顯,次貸危機對其產生重大影響。為應付次貸危機,完成費用節約目標,湯姆森-路透不得不在2008年內逐漸在全球裁員大約1500人。彭博社受到強烈衝擊,幾乎每一位華爾街的交易員都是彭博社的注册用戶,而每個賬戶年費高達幾千美元。大量交易員失業,也意味著彭博社收入銳減。如2008年4月,使用彭博社信息的美林證券迫於形勢,不得不裁員3000人。 

  不僅一些為金融財經從業者提供信息服務的通訊社面臨業務銳減的困境,一些專業財經報紙也不得不作出調整,如《華爾街日報》改版以應付次貸危機。新版比原來縮小了7.6厘米,不僅減少紙張費用,而且也相應減少內容,此舉每年節省開支達1800萬美元,不僅如此,2008年7月27日《華爾街日報》還宣布裁減39名編輯,解散獨立的編輯隊伍。這些編輯被安排與道瓊斯集團旗下的Global News、Global Copy、Global Pagination、Monitor一起和《華爾街日報》在紐約的編輯中心完成編輯工作。 

  在次貸危機的衝擊下,與金融有關的業務均受到牽連,金融危機的連鎖反應,使已經嚴重依賴金融和經濟的傳媒業無法獨善其身。在經濟衰退形勢下,傳媒業前景充滿陰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