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有所作為的中國公共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08-12-20 11:01:36  


中國的公共外交取得了良效
  中評社香港12月20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出韓方明的文章“有所作為的中國公共外交”。文章内容如下:
 
  我們平常說的“外交”,主要是指政府外交,很少提“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也譯公衆外交)。實際上,公共外交的實踐古已有之,其行為主體仍然是政府,一般的民間交流是談不上公共外交的,區別在在於:公共外交不是政府和政府之間的直接交往,而是通過非政府組織和公衆輿論間接進行。 

  作為一個術語,公共外交首次出現是1965年,由美國塔弗茲大學弗萊舍法學院系主任埃古利恩(Edmund Gullion)提出,它包含超越傳統外交的國際關系,政府對其他國家輿論的開發,外交使者與國外記者的聯絡等。“公共外交的中心是信息和觀點的流通。” 

  冷戰期間,美國政府廣泛實施公共外交,但冷戰結束後,單邊主義盛行,公共外交一度受到冷落。九一一之後,美國開始重視公共外交。而即將上任的奧巴馬政府,有望更加重視公共外交。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長和日益融入全球化,近幾年來中國政府對公共外交明顯重視。就個人觀察,一個強有力的見證就是,從2004年開始,中國開始在海外設立孔子學院,現在已遍及66個國家和地區,共有227所。再比如,2008年10月,中國政府決定,外國記者來華采訪不必由中國國內單位接待并陪同;外國記者赴開放地區采訪,無需向地方外事部門申請。這應該也是今年中公共外交的大手筆。 

           明年是“逢九”之年 

  坦率地講,國際環境一如既往,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而言,的確是充滿機遇。但問題可能也就在這裡,國際上確實存在一股勢力,不樂見中國崛起,唯恐中國不亂。這一點將來可能也不會改變,只要中國與美國、俄羅斯、歐盟乃至日本妥善處理好彼此的關切,外部環境將是充滿機遇。 

  過去一年的中國對外交往是積極、實在和負責的,回顧過去一年,的確讓人感慨良多。如果說成績,北京奧運會的成功主辦無疑當推第一樁。汶川大地震後,政府公開透明,大規模敞開現場。一個更自信、更真實的中國正坦率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2009年將是風雲變幻的一年:全球經濟危機是繼續深化還是止跌回升,令人關注;中國也恰逢特殊的“逢九”之年。極其可能的是,中國2009年的外交動作,將比2008年更大。 

  古人講,六十年是一個甲子。今天的中國不僅在經濟上全面融入世界,而且政治上也起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將以何種姿態向世界走過去將令全球矚目。我想用幾句來概括:不卑不亢,不為物轉;取義存仁,縱橫捭闔。中國首先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假若陣腳不穩,何以縱橫捭闔?何以不為物轉? 

  (來源:聯合早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