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2008倒下的中國股市16大蛀蟲

http://www.CRNTT.com   2008-12-21 12:11:56  


 
  在供述中,董正青還承認,2006年3月間,他親自過問董德偉,購買的股票數量一定要達到1400萬股,并交待董德偉“注意安全,不要使用自己名字”。此外,董德偉、趙書亞亦否認公訴方的指控,并且當場翻供。

  在庭審現場,董德偉自始至終均否認和董正青討論過延邊公路,即使在廣發證券借殼延邊公路的傳聞最喧囂的時期,“都沒有想過去問董正青”。并稱彼此見面不多,交流很少,屬於普通的兄弟關系。

  至於趙書亞,根據財經網消息,2007年6月30日趙書亞是證人身份,警方調查人員當時向其取證,不過趙提供的“證詞”中透露了關鍵信息:2006年5月10日、11日,坊間開始流傳廣發證券要借殼延邊公路上市的消息,趙書亞即致電董正青核實。獲得董正青肯定答複後,5月12日至15日,趙書亞用自己妻子、妻弟的賬戶買進延邊公路43萬餘股,投入資金210萬元。此後,趙書亞還和董正青通過電話進一步核實信息。5月24日,趙書亞開始賣出延邊公路股票,至6月3日停牌,已賣了近30萬股,獲利100多萬元。

  但是趙在庭審現場表示,自己是在買入延邊公路股票後才與董正青進行通話,并未從董正青處獲得內幕信息。由於在警方調查時,通話時間已超過通訊商所能保留通訊記錄的最長時限,故檢察機關無法提供趙與董的通話記錄。

  對於為何翻供,董正青解釋:“他們(警方)說幾十個人查了幾個月,也沒找到直接的證據,但是這案子一定要有個出口。”且稱警方掌握了一份書證,涉及廣發證券股權的歷史沿革,他本人也在上面有簽名。如若此書證外洩,廣發將“萬劫不複”。

  在法官的追問下,董正青最終表示:“(廣發證券)歷史上的股東是假的。”

  董的上述言論是確有其事,還是為求自保不惜誇大其詞?如果董正青所言屬實,那麼這引發了廣發證券新的疑問:誰曾在背後掌控廣發證券?

  根據廣發證券公司網站信息,廣發證券的前身是1991年9月8日成立的廣東發展銀行證券部,1993年末設立公司,2001年改制為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10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廣發證券進行了第一次股份制改造并增資擴股。公司資本金增至8億元,股東也由廣發行一家增至18家。其中,廣發行仍以原股本金2億元出資,是公司持股第一大股東,其餘6億元新增股本金由17家新股東帶來。新股東大多為廣東省內企業,只有4家來自省外。它們分別是沈陽藍田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沈陽藍田)、吉林輕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吉林輕工)、北京市天龍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北京天龍)以及廈門國貿(600755,股吧)有限公司(600755,下稱廈門國貿(600755,股吧))、泰達股份(000652,股吧)(000652)。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1997年9月至10月間,沈陽藍田3488萬股轉讓給廣東廣發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吉林輕工5581萬股轉讓給深圳市廣發恒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天龍1395萬股轉讓給廣東發展銀行;廈門國貿(600755,股吧)2100萬股轉讓給深圳市恒安信企業托管有限公司。此外,其他股東股權也發生了變更,最終廣發證券原18家股東減少為11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