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中歐關係不會因一人一事而根本轉變

http://www.CRNTT.com   2008-12-23 11:04:49  


刻意表演惹麻煩,薩科奇如何下臺階呢?
  中評社北京12月23日訊/《解放日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方曉“如何看待中歐關系波折”。文章内容如下:

  12月6日,法國總統薩科齊不顧中方的勸告,執意在波蘭會見達賴,這深深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與中法友誼。但是在這即將過去的一年,中歐關系也不能用“中斷”來總結。 
  
  據統計,今年1—10月,中歐貿易總額為3590.7億美元,同比增長25%,鞏固了歐盟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第一大技術來源地和第四大外資來源地以及中國作為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合作夥伴的地位。今年4月,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訪華,中歐雙方共同啓動了中歐經貿高層對話機制。 

  當然,雙方經貿發展亦存在挑戰。歐盟一直借中方巨額貿易順差來強迫中國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金融危機爆發後,面對迫切需要改革的世界金融體系,歐洲對中國的態度處於尷尬矛盾的境地,既想讓中國承擔更多責任,增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又擔心中國的加入會擠壓歐洲各國在金融體系中的既有利益。 

  今年8月和10月,先後在北京舉辦的第29屆奧運會和第7屆亞歐首腦會議為中歐高層會晤提供了重要平台,雙方通過各種場合保持了密切的高層接觸。中歐合作是全方位、寬領域的。法學教育合作、社會保障、環境保護、能源等系列項目年內陸續啓動,在全國人大和歐洲議會等雙方各界之間的定期交流不斷深化。 

  但中歐關系顯然也存在著諸多不和諧的音符,發展中歐關系還面臨諸多困難。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裡斯本條約》還沒有被全體成員通過,目前歐盟在機制結構上複雜低效,利益不一,同歐盟整體以及各成員國打交道都具有相當難度。其二,中歐之間由於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價值觀念以及歷史背景不同,還存在著不少矛盾。從普通大衆到政治精英,要麼缺乏對中國核心利益的了解,要麼出於各種需要做出有損中國利益的事情,薩科齊會見達賴便是其中的一筆。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影響力的拓展,一些歐洲人對中國的發展始終保持固有的疑慮和戒心。其三,歐美關系對中歐關系的影響加大。歐盟擴大後,親美成員增多,而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執政後很有可能會“重返歐洲”,這將使得影響中歐雙邊關系發展的因素更加複雜。 

  不過,如楊潔篪外長所說,中歐沒有直接地緣戰略衝突和歷史遺留問題,也沒有根本利害衝突,雙方關系的發展不存在重大政治障礙。一來,中歐關系基礎比較堅實。中歐之間不複存在歷史、領土這類爭議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一直遵循相互尊重、不幹涉內政的原則對待所有歐洲國家。歐洲各國同中國建交後在台灣問題上基本遵守了“一個中國”的原則。其次,雙方處理國際問題的理念和主張基本相似。雙方都重視多邊體系和全球治理規則,都贊同強化聯合國系統、加強聯合國在解決地區和世界性衝突中的作用,并協調措施,應對武器控制、氣候變化、國際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 

  中歐關系是世界的中歐關系,是在廣泛共同利益基礎上機制化的中歐關系,不能因為一人一事發生根本轉變。走到關鍵時刻的中歐雙方需要進一步面對面溝通,讓歐洲人民更清楚地直面變化中的中國,理解中國的發展與進步,即使現在中歐之間還做不到心連心,也應攜手加強在各領域的務實合作。特別是在當前的形勢下,中國和歐盟必須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加強合作,以雙邊關系發展大局為重,保持溝通,妥善處理有關問題,使中歐關系盡快回到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上來,作出有利於雙方,有利於世界的貢獻。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