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貝淡寧:儒家復興將改變中國政治和社會

http://www.CRNTT.com   2009-01-02 09:20:46  


清華大學倫理學和政治哲學教授貝淡寧。 
  中評社北京1月2日訊/光明網-光明觀察登載文章“貝淡寧《中國新儒家》簡評”,此文指出,《中國新儒家》作者、著名政治哲學家貝淡寧認爲,儒家的復興將改變中國的政治和社會。全文如下:

  去年秋天,在孔子誕辰(九月二十八日)暨國際孔子文化節前一天晚上,我參觀了中國二千個孔廟中的幾個。其中聖人家鄉曲阜的孔廟是氣勢恢弘的宮殿式建築,被看作中國古代建築三大代表之一。和當地人交流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他們如何尊敬這個古代哲學家,而是他的教導在超級資本主義中國是多麽具有現實意義。

  政治哲學家貝淡寧的新著《中國新儒家》探討的話題就是儒家的復興,該書觀點新穎、一針見血,同時夾雜讓人吃驚的個人生活的探討。貝淡寧是自“文化大革命”以來第一個受聘在北京著名的清華大學講授人文科學的外國人,是這個國家的少數西方教授之一。他具有外人和自己人的獨特視角。他的書把扎根于自我審視的儒家道德以及道德社會秩序的復興和中國政治結構發生的變化結合起來。本書同時也描述了作者本人的自我發現歷程,因爲他熱情擁抱儒家規範的核心內容,努力實現作爲老師、父親、丈夫、和長期在中國居住的外國人的“好生活”。

  儒學復興的迹象隨處可見:中學和大學儒家經典課程的大發展、“儒學研討會和書籍的大爆發”。比如,于丹自我幫助性的書《論語心得》(2006)銷售量超過一千萬册,引起文學界的關注,貝淡寧開玩笑說它比自毛澤東的紅寶書以來的任何書籍都更受歡迎。儒家建築工程也在增加,到了二〇〇七年中期,中國已經在三十六個國家開辦了一百四十所作爲中國語言和文化中心的孔子學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