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英九促“陸委會”執行大陸政策不打折扣

http://www.CRNTT.com   2008-12-29 13:10:52  


 
  正因為如此,馬英九昨日在“大陸工作研習會”致詞時指出,“部會之間橫向的聯繫,確實要加強,我記得我在‘陸委會’當副主委的時代,各部會都有一個大陸事務的小組,我不曉得現在是不是都還在運作?宣導不夠的時候,外界對政策的誤會還是會存在”。台灣媒體還報導,在“研習會”上 ,馬英九、劉兆玄都點了“陸委會”負責人的名,提醒“陸委會”別悶著頭,做了甚麼要讓大家知道。馬英九甚至還特別指示,小事可以發“新聞稿”,大事就要開記者會說明。“陸委會”的記者會,似乎太少了點。 

  這已是馬英九第二次批評“陸委會”的宣導工作做得不夠。第一次是在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訪問台灣並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進行會談,簽署多個協議之時。本來,這幾個議題都是經濟性的議題,根本與“政治”、“主權”無關,而且極為有利於台灣改善經濟,及台灣民眾改善生活。但由於“陸委會”事前未有著意進行宣導,結果讓民進黨拿走了話語權,大肆攻擊“陳江會談”是矮化台灣,出賣台灣的“主權”。使到綠民的“圍城”活動具有一定的輿論氛圍條件。馬英九對此曾毫不客氣地批評了“陸委會”,“陸委會”才如夢初醒,連忙印製了《民調會說話--第二次“江陳會談”與台灣民意》“說貼”,及《第二次“江陳會談”成果》的“空運篇”、“海運篇”、“郵政篇”與“食品安全管理”等系列宣導品,但似乎已是“馬後炮”。 

  更糟糕的是,馬英九提出的大陸政策,及兩次“陳江會談”所簽署的協議,以及有幾名政府官員跟隨國民黨代表團前往上海出席第四次“國共論壇”,都受到在陳水扁當政時代所頒佈的法例或規章的束縛。比如,按現行法例,政務官赴大陸只能參加“國際組織舉辦的國際會議”。“國共論壇”當然不是“國際會議”,這就形成或是這幾位官員“觸法”,或是被民進黨認定“國共論壇”是“國際會議”的兩難。本來,“陸委會”作為主管機關,應及早會同其他相關部會如“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衛生署”等,先行研擬修訂相關法例的法案,但卻遲遲未有動靜。 

  又如,馬英九月前在會見香港一個政團時表示,為促進台港人民交流,及推動台灣觀光業,他決定開放港澳居民入境台灣手續,實行免簽證入境。但對此政策負有責任的“陸委會”和“內政部移民署”,卻一直“聞風未動”,至今仍未研究修改《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及《居住港澳地區人民來台短期停留及長期居留規定》,並繼續沿用陳水扁時代的“列管名單”甚至是帶有裁贓性質的“黑名單”,白白糟蹋了馬英九的美意。直到十天前,“內政部”才向“行政院會”提交《鬆綁簡任第十一職等以上公務員赴大陸交流及大陸高層政務人員來台參訪”研討報告,並準備研究修改《台灣地區公務員及特別身份人員進入大陸地區許可辦法》。 

  希望,透過這次“大陸工作研習會”的舉辦及馬英九、劉兆玄再次鞭敲“陸委會”,馬英九的大陸政策能夠通行無暢地得以貫徹落實,不打折扣。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