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勞合法周年:專家籲引入小企業豁免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09-01-05 10:40:43  


《勞動合同法》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規定曾引起不少誤解、誤讀。
  中評社北京1月5日訊/此間《中國青年報》今天載文“勞動合同法一周年:專家籲引入小企業豁免機制”指出,很多人把工廠倒閉、勞動者失業統統歸咎爲《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中央財經大學劉彩鳳博士建議,政府可以適當引入小企業豁免機制,以降低小企業的解雇成本,以此削弱《勞動合同法》對就業的不利影響。文章如下: 

  當新年的第一縷陽光擠入張偉狹小的出租屋窗戶時,他幷沒感覺到些許溫暖:受412名工友的委托,超過950萬元的“年資”申請勞動仲裁遙遙無期。雖然在2008年12月18日期盼著驚喜,當地政府對該倒閉的玩具廠進行拍賣,但沒有一個人投標。

  失落的張偉在附近的電子廠,找到了一份“事情多一點、工資少一點”的工作。他說,大環境不好,一時半會兒也恢復不了,如果申請的“年資”有一半兌現就已經很不錯了。

  2009年1月1日,備受爭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一周年了。一年來,《勞動合同法》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規定曾引起不少誤解、誤讀,甚至在實施前後出現“工齡歸零”等規避行爲。還有很多人把工廠倒閉、勞動者失業統統歸咎爲《勞動合同法》的實施。

  事實上,《勞動合同法》是一部既維護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又側重保護弱勢勞動者的法律。

  爭議撲面而來

  《勞動合同法》即將實施時,媒體上熱炒的事件莫過于“華爲辭工”。

  從2007年10月開始,華爲7000多名工作滿8年的老員工,由華爲組織安排大規模“辭職”,變成“新人”後競聘上崗,職位和待遇基本不變,唯一的變化是再次簽訂勞動合同和重新計算工齡。爲此,全部辭職老員工均可以獲得華爲支付的賠償,總額估計超過10億元。

  華爲認爲,這是爲了“激發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讓員工重新簽合同也是爲了理順勞動關係。但該事件無疑是一枚重彈,引發了所有職場人的恐慌。與此同時,勞動部門却出來澄清:“這是勞資雙方自願協商的結果,新規定和公司解除勞動關係的程序無違法之處。”

  2008年7月,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和廣東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聯合制定下發了《關於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迫使勞動者辭職後重新與其簽訂勞動合同,使勞動者‘工齡歸零’等行爲被認定無效。”

  有關負責人透露,雖然《意見》不是專門針對華爲事件的,但恰恰是對類似華爲的做法進行了限制和無效的認定。

  實際上,在《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前,不少公司已在醞釀和調整自己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2007年10月,沃爾瑪全球採購中心下達裁撤令,在上海、深圳、東莞相繼裁員近200人。12月,廣東勝捷消防企業集團下屬的蔚得公司200多名員工被要求逐一填寫辭職同意書,幷摁手指印不得外泄不得追究。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程延園日前主持了《勞動合同法》對企業雇傭行爲影響的調查。“由於解雇成本很高,企業的招聘肯定會變得更爲慎重。”程延園認爲,《勞動合同法》提高了企業的解雇成本,使得企業的雇傭决策更加謹慎,從而降低了招聘意願。“86%的企業表示,在《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後,他們的雇傭行爲更爲謹慎。”

  2008年9月18日,《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正式公布實施,有關專家表示,條例再次明確傳遞信息:“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絕非“鐵飯碗”、“終身制”。

  “《勞動合同法》給企業留出了充分的用工自主空間。”廣東省勞動保障廳勞動關係處處長林景青認爲,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解决勞動合同嚴重短期化問題,防止用人單位利用合同到期隨意“炒人”,相關條款必須補充完善。

  在《勞動合同法》實施的一年當中,法律條文中的真正用意幷沒有在實際操作中盡致發揮,反而是在突襲的金融海嘯中,顯得更加矛盾突出。

  中小企業倒閉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沒有必然關係

  2008年春節前,中國南方出現百年一遇的冰灾,珠三角一幫中小企業老闆,同樣遭遇著經濟寒流。

  以東莞爲例,制鞋、傢具等傳統企業,出現少見的大批量撤退,部分港臺商人辦的企業紛紛遷往江西、湖南、廣西等內地省份。更令人感嘆的是,部分企業倒閉引發老闆逃匿、自殺的消息時見報端。

  2008年12月,美國最大的玩具零售商之一KBToys宣布申請破産保護,這是繼美泰召回、佛山玩具商自殺、合俊倒閉後,玩具行業再次遭受的重大打擊。2008年11月上旬,山西省有8000多家中小企業倒閉,山西焦炭行業特聘專家于長濱認爲,山西焦炭企業失業人數已達10萬人。

  在近日剛剛結束的一個學術會議上,全國總工會法律工作部部長劉繼臣否定了《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導致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的說法。“《勞動合同法》規範了企業的用工行爲,但是幷沒有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目前一些中小企業的經營困難,是由《勞動合同法》之外的一些因素造成的。”

  有關統計表明,我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7年,每年約有100萬家民營企業破産倒閉,60%的企業在5年內破産,85%的企業在10年內消亡。

  中國青年報記者從廣東省中小企業局獲悉,廣東省今年以來關閉、停産、歇業和搬遷的企業有7148家,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五金塑料、陶瓷建材等傳統行業。據工商部門統計,2008年1~9月廣東全省共注吊銷企業62361家。

  2008年12月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完成的《金融危機對就業影響最新數據調查報告》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全國10個省總計有485萬名農民工返鄉。

  中小企業的倒閉,牽動的是就業問題。2008年12月2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面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們坦承:“最擔心的還是兩件事情,這兩件事情都跟就業有關,其一是農民工返鄉問題;其二是大學生就業問題。”

  程延園認爲,勞動合同期限延長以及解雇成本的上升,引發的結果是勞動力的流動速度變慢。“對于失業的人來說,尋找工作會變得更難,失業的周期會變長。”

  在中國投資自行車生意的大行科技集團總裁韓德瑋說,由於人民幣升值、通脹、增值稅、《勞動合同法》實施等因素集中出現,很多出口企業成本確實增加了,他經營的工廠總體成本增加了約24%.

  專家認爲,勞動力成本上升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有利于經濟升級。那些僅僅靠規避法律來競爭的企業必然身陷困境,而通過不斷創新,提供更有新意的市場營銷方式來贏利,這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才是至關重要的。

  2008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廣東省特區工作會議上就“廣東不救落後的生産力”的爭議予以回應,提出廣東改革開放30年,走的是自己的路,現在仍然是這樣,要走自己的路,要堅决推進雙轉移,堅决騰籠換鳥。在堅持推進雙轉移政策的同時,要“允許改革失敗,不允許不改革”。

  勞動合同官司扎堆

  臨近年關,騰訊狀告15名前員工違反競業禁止義務案在深圳開庭,騰訊請求法院裁决前員工立即從現在工作單位離職,規定離職員工兩年內不得加盟其他與騰訊相關業務有競爭關係的企業。而現在這些前員工却加入了與騰訊有業務競爭的網絡公司。

  一名騰訊離職員工發帖稱:“按照起訴書,我兩年內不能到互聯網行業就業,對于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我還能做什麼?我靠什麼生活下去?”其實,該案的糾紛要點就在這些員工當初與騰訊簽署的這項競業禁止約定上。這名離職員工稱,他在爲騰訊工作期間,騰訊未支付任何競業禁止補償,因此該協議幷不成立。

  “勞動爭議案件大幅上升,貫徹實施《勞動合同法》面臨一些新的情况和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在第十一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表示。

  《勞動合同法》實施後,部分企業存在的用工不規範、管理不到位、關係不清楚等問題逐步暴露,勞動者維權意識提高,廣東省勞動爭議大量上升。特別是2008年5月1日《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生效後,隨著勞動仲裁取消收費、申請仲裁時效延長、勞動爭議處理範圍擴大等新規定的實施,廣東省勞動爭議處理工作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

  2008年6月至9月,中華全國總工會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推進世界500强等跨國公司工會組建集中行動,要求廣州在2008年9月前完成世界500强企業法人公司工會組建率的90%以上。而當時廣州世界500强等跨國公司工會組建現狀不容樂觀,現存正常狀態的324家企業中,只有174家企業組建了工會,僅占54%.

  有關數據顯示,2008年1至6月,廣東省各級勞動仲裁機構受理勞動爭議案件數是上年同期的3倍,已達到上年全年總數的107%,僅5月與上年同期相比就增長了250%,增幅超過100%的地級以上市有11個,珠三角部分地區出現案件“井噴”,廣州、深圳、東莞、中山、佛山、惠州6市處理案件數占到全省勞動仲裁處理案件總數的90%.

  在《關於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中,廣東省的勞動爭議糾紛不需要仲裁就可以進入訴訟程序,有效解决了仲裁和審判中容易“脫節”問題。

  “金融危機實際上起到了放大原有爭議的效果。”廣東省勞動部門有關負責人透露,企業盈利减少,工資支付能力下降,便採取各種變通手段規避勞動合同法的調整。爲了避免裁員成本過高,企業不會輕易裁員,却採用放長假的方式變相裁員,有的企業以各種理由給員工降薪,降幅還不小,這讓員工有苦說不出。

  可否引入小企業豁免機制

  2006年冬天,崔向陽花了5萬元在中山市小欖鎮租了一間500多平方米的廠房,成立一家服裝印花廠。2007年,工廠贏利6萬元,讓初涉商海的崔向陽嘗到了創業的甜頭。

  但是,進入2008年,崔向陽就碰到一件頭疼的事。爲適應《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兩個月內工廠的員工變動了4次,人心難定。受此影響,1至3月工廠的利潤只有1.5萬元,月均毛利潤5000元,同比下降了1/3.

  2008年4月,廣東調整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這時,廠裡一些工人紛紛提出加薪要求。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加薪不僅意味著勞動成本的提升,企業的風險也隨之提升,也給企業的管理帶來了新一輪挑戰。爲了留住員工,崔向陽答應了提薪要求。10月和11月,工廠的訂單都大大减少了,虧損將近2.5萬元。爲維持下去,12月份工廠員工由13人縮减到了8人。在接到訂單時,崔向陽甚至自己當起了搬運工,駕駛摩托車搬運貨物,爲的僅僅是省下幾十元的搬運費用。

  從2008年9月開始,全國人大檢查組赴18個城市的30多個不同類型的企業實地調查。

  調查顯示,2008年10月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快速蔓延和世界經濟增長明顯减速的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經營困難加劇,虧損企業和虧損行業增加較多,關閉企業數增加;城鎮新增就業人數下降,一些企業裁員增加,有的企業雖不裁員,但提前或長期放假,農民工下崗和返鄉回流增多。

  全國人大關於檢查《勞動合同法》實施情况的報告指出,目前,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發展面臨嚴重困難。“越是困難,越要關注民生,越要結合當前的實際,把《勞動合同法》貫徹好,更加重視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更加重視企業的生存發展,更加重視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報告同時表示,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確保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包括减輕稅費負擔,取消不合理收費,緩解企業成本壓力。要加强信貸服務,完善擔保等方式,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生産和經營,防止出現大規模破産倒閉。

  “政府可以適當引入小企業豁免機制,以降低小企業的解雇成本。”中央財經大學劉彩鳳博士建議,在金融海嘯背景下,以此削弱《勞動合同法》對就業的不利影響。小企業經營狀况不穩定,靈活用工對于小企業的生存至關重要。

  劉彩鳳說,應該免除小企業合同到期經濟補償金的支付。“小企業是我國就業增長的主要源泉,這樣可以保護小企業的發展活力,實現就業促進的目標。”

  事實上,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陸續有放寬《勞動合同法》實施力度的聲音出現。2008年11月6日,東莞市副市長江淩坦承,爲了幫助中小企業克服危機,東莞市政府向中央政府建言,放緩《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力度及最低工資增幅。( 作者: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