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成品油降價並非是石油壟斷主動讓利

http://www.CRNTT.com   2009-01-05 15:12:04  


成品油是戰略資源,與中國經濟發展與民衆生活都息息相關。
  中評社北京1月5日訊/四川新聞網今天登出周義興的分析文章,作者認爲中國大陸“成品油降價并非是石油壟斷主動‘讓利’”文章内容如下:

  國內成品油價格剛剛統一下調不久,我國兩大煉油商中石油、中石化部分地區加油站又相繼自行下調價格。這種往日只在民營或外資加油站出現的主動降價讓利之舉,出現於占據我國成品油市場七成江山的兩大石油巨頭旗下加油站,其中透露的市場信號耐人尋味(《新華網》1月4日)。

  對此,說老實話,雖然在具體意義層面上國內兩大石油壟斷巨頭的成品油降價之舉,可以說對市場是一個“利好”消息,但如若就此認為這是國內石油壟斷巨頭的主動讓利之舉,是壟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行為,那或許就可能是一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片面觀點。

  其實,衆所周知的是,按經濟學價格原理,任何商品利潤的最大化并非是價格越高越好,因為過高的價格反過來不但會影響需求,并且還會影響供應商的資金流速而抬高成本,并最終對利潤最大化產生負面影響。而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價格邊際遞減效應。對此,就以中石油與中石化的成品油降價為例,當國際油價從147美元跌到目前40美元左右時,無疑就對其在國際油價高位時購進的庫存產生了較大的壓力,并且當這種來自成本的壓力與降價促銷并從當前國際市場買進低價油相比,一方面,不僅可以加快資金周轉,且符合其利潤最大化追求,另一方面,如果降價促銷,不但能保持市場份額同時對其它社會加油站還能形成打壓市場態勢時。那人們不妨設想,在此情況下,就國內的兩大石油壟斷的巨頭的本性看,其會作出何種選擇?想結論無疑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接下來,順理成章的判斷或許應當是,目前國內兩大石油壟斷的成品油降價之舉,雖不能說完全沒有源於社會民營加油站降價的壓力,然就此倘若把兩大石油巨頭的降價行為認作是“主動”讓利,或是覺得國內石油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那如此的認識,不但可以說與市場真實狀況差之毫厘失之千裡,并且這樣的認識肯定會是大錯特錯的。

  所以,顯而易見的結論也許應當是,與其把這次國內石油壟斷的成品油降價之舉稱為“主動”讓利,那還不如將其看作是壟斷出於天性的追求利潤最大化行為還來得更為准確、更為恰當,而且更符合市場實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