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增強危機意識 救經濟促和諧

http://www.CRNTT.com   2009-01-08 11:42:48  


香港作爲一個微型開發經濟體,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是必然的。
  中評社香港1月8日訊/香港《文匯報》今天發表社論,強調香港需要“增強危機意識,救經濟促和諧”。文章内容如下:

  香港大學昨日發表宏觀經濟報告,預測本港全年經濟負增長3%,失業率在第三季更將升至6%,最受影響行業是建築、零售及飲食業。港大報告表明本港今年經濟狀況十分嚴峻,為全社會敲響警鐘。政府應保持清醒頭腦,增強危機意識,將所有工作重心集中於挽救經濟和保住市民飯碗,運用赤字預算推出第二輪力度更大的挽救經濟方案。同時,警惕勞資糾紛不斷增多,要加緊協調斡旋,促進勞資和諧,防止工潮形成骨牌效應,令已十分艱難的經濟和就業環境雪上加霜。 

  受全球信貸市場危機和經濟轉弱的影響,本港經濟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已持續下跌,技術上已步入經濟衰退周期,今年就業市場更加惡化,打工仔人人自危,擔心飯碗不保。在經濟逆境中,政府應善用赤字預算,一方面適當減稅及暫停徵收部分收費項目,減輕企業負擔,令企業可生存下來,避免裁員潮蔓延;另一方面要在去年12月8日推出千億信貸計劃的基礎上,加快推出第二輪挽救經濟的方案。金融海嘯對環球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殺傷力前所未見,世界各國、各地政府都在不斷推出一輪又一輪挽救經濟的方案和計劃,本港也不能畢其功於一役。將於2月25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應果斷推出第二輪挽救經濟的方案。 

  港大亞太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邵啟發建議政府多創就業機會,包括盡快推動“十大基建”上馬,這其實是社會各界的期望。但“十大基建”在2010至2011年才臻建設高峰期,遠水未能救近火,而救經濟保就業急如星火,宜快不宜遲。政府應下大決心精簡程序,盡可能加快“十大基建”的進程。 

  在金融海嘯衝擊下,企業經營壓力日增,即便爭取不裁員,也難以保證員工薪酬開支不變。這將導致勞資糾紛增多,甚至有可能引爆工潮。如果處理不好,將導致惡性循環,令經濟和就業環境更加惡化。有關方面應高度重視,未雨綢繆,促成勞資雙方互諒互讓,保持勞資關係和諧,同舟共濟,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