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警惕貿易順差貧困化擴張

http://www.CRNTT.com   2009-01-11 06:19:42  


 
  首先,在當前進出口貿易規模出現雙向萎縮的情况下,月度貿易順差還能够創出新高,說明這一順差本身就存在著質量上的隱患。一方面,在國民經濟對出口保持較高依存度的情况下,隨著出口規模出現萎縮,國內相關産業的發展受到壓制,不僅會導致出口企業的生存空間相應收窄,也會對就業和稅收等方面造成壓力。另一方面,隨著進口貿易規模出現大面積萎縮,各種稀缺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化配置機會也相應减少,中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很難更多利用各種外部資源來彌補內在資源的“瓶頸”約束。從概念上看,這種資源的“瓶頸”約束範圍很廣,不僅包括狹義上的自然資源約束,而且也包括廣義概念上的技術和資本等其他資源約束。 

  其次,在當今國際市場上,競爭與合作都要立足于一個爲相關各國所接受的共同平臺。一般來說,在這個平臺之上,一個國家的順差大一些就有可能對經濟産生的拉動作用强一些,而順差小一些就有可能對經濟産生的牽制作用强一些。可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這個平臺已經不再穩固,淨出口規模擴大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如何的確很難說。將進出口貿易結合起來看,中國的進出口貿易規模在11月份出現雙向萎縮對中國經濟而言尤爲不同尋常。在當代國際分工的基本格局之下,中國處在國際産業鏈條上的中間位置。因此,長時間以來,加工貿易在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過程中地位十分重要。現在,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機,國際産業鏈條上自然也會出現相當多的斷裂點。在這種情况下,中國的加工貿易受到損害最大。實際上,在11月份之前,雖然整個對外貿易依然能够以較快速度增長,但其中的加工貿易增長却相當勉强。由于加工貿易具有大進大出的特徵,加工貿易的下滑還有可能會導致進出口貿易規模出現雙向萎縮。 

  其三,近期貿易順差的迭創新高也表現了一定程度的價格變化因素。面對著全球金融危機,國際市場上的反應幷非完全都具有對稱性。總的來看,初級産品價格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反應最爲立竿見影。例如,在不足半年時間內,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由最高時的每桶147美元降至現在的每桶40美元左右。相反,工業製成品價格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反應是逐步顯現的,需要一個過程。現階段,初級産品在中國進口貿易中所占比例相對要高一些,而工業製成品在中國出口貿易中所占比例却相當大。因此,目前中國進口萎縮速度要快于出口萎縮速度,貿易順差規模也就越來越大。可以想像,國際市場上虛擬經濟的泡沫破裂最終會對實體經濟發展帶來壓力,工業製成品價格也會加速下跌,這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果真如此,現階段中國對外貿易的巨大順差規模也很難保得住,甚至也有可能轉爲逆差。即使貿易順差得能够進一步擴張,也很難擺脫“貧困化擴張”之嫌。 

  總之,無論是出口規模下降,還是進口規模下降,對經濟增長來說都不能說是利好因素,而進出口貿易規模的整體萎縮對經濟增長來說則進一步構成利空因素。因此,我們應該對當前對外貿易順差創歷史最高紀錄時刻保持警惕。事實上,龐大的貿易順差幷不能掩蓋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所産生的負面影響。這種負面影響不僅表現在量的方面,具有一定的即時性和直觀性;而且更多表現在質的方面,具有相當程度的延續性和潜在性。在進出口貿易規模出現雙向萎縮的情况下,即使中國的貿易順差再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也還有可能大打折扣。爲此,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以防止貿易順差“貧困化擴張”對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新的衝擊。 

  (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