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腐敗是轉型社會潤滑劑?

http://www.CRNTT.com   2009-01-12 08:19:07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訊/《南方都市報》今天刊載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黨國英的文章“腐敗是轉型社會潤滑劑?”,全文如下:

   亨廷頓在《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肯定了一種頗有影響的觀點:在現代化進程中,某種情況下的腐敗有利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他認為,如果官僚系統向上升遷的大門敞開著,高層腐敗就可能與政治穩定相容,此其一。其二,如果上層官僚是清廉的,下層官僚的腐敗則會“直接加強政治體系的穩定性”,因為下層官僚通過撈取錢財獲得滿足,不再嫉妒上層官僚。第三,如果官員為政黨的利益而腐敗,例如,以加官進爵來獎賞那些為自己政黨捐款的人士,那麼,這種腐敗則有利於政治發展。美國和英國都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第四,腐敗“也許是克服阻礙經濟擴張的那些傳統法律和官府規定的一種辦法。”有美國的證據。在19世紀70-80年代,鐵路、水電煤氣等公共事業和工業公司對州立法機構以及城市委員會的賄賂,被認為加速了美國的經濟增長。相應地,反腐敗卻有可能產生消極後果。新派人士“對現代思想的初步接觸往往造成不合情理的清教式的標准,這種標准甚至會像在真正的清教徒中間一樣嚴厲。……反腐敗走向極端便會採取狂熱的、激烈的清教徒的形式,……最終會帶來和腐敗本身類似的效果”、“有人甚至認為,在像埃及這樣的國家裡,政府整肅腐敗的一個結果就是給經濟發展製造更多的障礙”。

  亨廷頓的這些論點在中國學術界頗有影響,我們經常聽到有人在不同場合發揮這些論點。但筆者對亨廷頓的論點實在不敢恭維。

   第一,如果高層官員中間腐敗盛行,官僚系統的大門就不會是敞開的,按照亨廷頓的邏輯,政治體系的穩定性也就談不上了。腐敗集團因其利益所系,為了安全,總是傾向於封鎖信息;他們彼此之間更易認同複雜的、較為隱蔽的身份信息,如世交、同窗或同鄉等,這種身份信息易博得相互之間的信任;同時,認同這種信息的成本也較高,排斥其他階層的作用很強。在一個腐敗社會,能力、學歷的身份符號已經很難將一個人引入上流社會。這種政治上的封閉性,必然引起受過教育的下層社會子女的不滿,甚至會引起軍隊中下層軍官的不滿,從而潛伏不穩定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