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警惕“知識傲慢”與“權力傲慢”聯姻

http://www.CRNTT.com   2009-01-22 11:36:28  


真文憑代表的是素質,不能用來裝飾權力。
  中評社北京1月22日訊/中國青年報今天發表胡印斌的文章,作者認爲要“警惕‘知識傲慢’與‘權力傲慢’聯姻”。文章内容如下: 
 
  官員群體重視學歷好不好?尊重知識、尊重文化,這有什麼不好?然而,問題還有另外一個側面。日前,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省紀委的一次會議上談到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他說,現在我們有些幹部學歷越來越高,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弱,面對複雜局面,要麼束手無策,要麼工作方法簡單生硬。汪洋還飽含感情地要求幹部,要做到尊重群衆而不是輕視群衆,親近群衆而不是疏離群衆,幫助群衆而不是折騰群衆。(《廣州日報》1月21日) 

  汪洋一席話讓幹部教育“回到常識”。學習是為了什麼?學歷是為了什麼?不過是為了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服務群衆的意識罷了。如果官員的高學歷不能對此有所補益,即便頂上一個碩士、博士的頭銜又能如何? 

  為什麼有些幹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弱?因為在很多幹部的眼裡邊,已經很少有什麼“問題意識”了,有的是高學歷產生的“知識的傲慢”。在有些幹部那裡,學習的終極目的是獲取學歷,學歷的終極目的是滿足提拔的要件。在處理需要智慧的現實問題時,所依憑的卻大抵只是一些孤立的教條,缺乏對一個城市、一個地區歷史文化、發展水平以及社情民意的深刻了解,更談不上對生於斯長於斯的群衆的“同情性理解”。 

  他們也不是沒有實踐,但他們的實踐往往失之膚淺和武斷。以今天中國方興未艾的城市建設為例,一些城市管理者今天去歐洲考察一圈,回來就要城市建設成歐式風格;明天去南美考察一圈,又要把城市建設成南美風情的城市。大拆大建,標新立異,很少具體考慮當地歷史文化以及市民生活的實際問題,這種以扭曲城市發展固有品格為代價的城市建設運動,到頭來注定是一場昂貴的實驗。除了擠占大量城建資金之外,更折騰了城市、折騰了群衆。 

  為什麼部分官員在面臨複雜局面時,往往會選擇“簡單生硬”的方式?我想,除了缺乏應對複雜局面的經驗、書本學習沒有告訴他們具體的處理路徑之外,問題的根子還在對權力理解上的簡單生硬,或者說使用權力的霸道蠻橫。汪洋談到,幹部“要經常掂量掂量‘你是誰,為了誰’”,這裡邊強調的正是權力來源和服務對象的重要問題。現實生活中,一些幹部已經忘記了手中權力的來源。 

  比如說去年雲南孟連的“7·19”事件,事發當天,7月19日清晨6時許,雲南孟連5名膠農在家中和睡夢中被警察厮打和強行帶走。此事遂成為後來數百民衆“圍攻”警察發生衝突的直接引綫,以至於釀成嚴重的群體事件。當企業和農民發生利益爭執時,一些官員不假思索地站到了企業一方,居然動用大批警察壓制農民,結果可想而知。這樣的處理方式,根源仍在於部分官員意識中根深蒂固的“權力的傲慢”。 

  “知識的傲慢”原本也可通過大量的實踐來克服,多親近群衆、多深入基層、多解放思想,長期堅持一定會有成效;“權力的傲慢”也有藥可醫,一些小小的教訓足可以使之警醒、促其反思,進而,改變一貫的行事方式。然而,一旦兩者聯姻,成為混合的“傲慢”,彼此強化,互為倚重,問題將會變得嚴重。 

  學歷本身并沒有什麼不好,其所標志的知識水平也并非虛妄。虛妄的是對學歷的片面強調,一提倡幹部“知識化”了,幹部們便紛紛碩士、博士的風光起來了。開始時候,很多人可能只是跟風,慢慢地,心態就可能發生變化,沒准兒真以為自己就具備了博士、碩士的水平,在一切問題上游刃有餘了呢。因此,有必要正視當下幹部學歷教育的負面效應。從考績上引導,在實踐中淬煉,到群衆中評價。此種矯正非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