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人的節日焦慮因何而來?

http://www.CRNTT.com   2009-01-24 10:42:07  


 
  為了說明這一點,還是講個美國生活中的例子。不久前過聖誕節,我們全家雖然都不信基督教,但妻子還是帶著女兒到教堂裡看了一下,發現牧師在那裡回顧聖誕節的歷史:中世紀城市中商人力量崛起,賺了大筆的錢,而且大家都是基督徒,到了聖誕就頗為奢侈地慶祝。但他們心裡越來越感到不安,畢竟城市裡饑寒交迫者遍地都是。如此過上帝的節日,死後還想進天堂嗎?這種罪感和焦慮,促使他們把這個節日變為和窮人一起分享“上帝的榮光”的時刻:給窮人禮物、救濟。畢竟大家都是上帝的孩子。

  這種歷史記憶是否準確倒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人們選擇了這樣的記憶。美國的街上教堂比超市還多。你可以想見,聖誕前後,有多少教堂聚集著多少善男信女來聽類似的故事。而且,聖誕節前一個月,辦公樓的前廳、超級市場門前、健身房入口……到處是給窮人孩子捐獻聖誕禮物的箱子,而且都裝得挺滿。大街小巷,許多人穿著聖誕裝募捐。去年老布什夫婦這樣帶頭上街,還上了電視。我感動之餘,想教育一下女兒,經她同意後給幾個無家可歸者救濟中心打電話,希望聖誕之夜能帶女兒去服務。結果對方並不是很熱心,不太願意給我明確的指示。後來經美國朋友點撥才明白:那種地方聖誕節不要去,因為人們到這個時候都善心大發,紛紛跑去服務,導致這些救濟中心服務人員過剩,連停車場都占滿了。這時去只能添亂。

  明白之後,我突然想起小時候受教育時背誦的話:“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我這個人聖誕節突然積極起來,是不是因為平時好事做得太少呢?不過,不管怎麼解釋,人家的聖誕節反映著人家的價值觀念,所以全社會有一種氣氛,乃至把我這個外國人也感染了。

  中國的節日,則大多沒有這種氣氛。二十年前北京的朋友們開玩笑說:“過節不過是大家找個借口一起吃一頓而已。”在經濟不發達的時代,上館子解解饞也許還算生活中的一個小亮點吧?在還要挨餓的日子裡,這當然是個盛典了!如今豐衣足食,甚至卡路裡過剩,節日也越來越多,大家還是那麼個過法,心裡自然若有所失。

  如今大家為什麼對春晚這麼有氣?春晚實際上也是一餐,滿足感官而已。而且這種滿足,是填鴨式的,即人家往你耳目中填什麼,你就消化什麼。吃不飽的人看著被填的鴨子也許還羨慕,吃飽了的人誰願意當那只鴨子?節日是一個社會重申自己的價值的時刻。這種重申,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而不是被動地接收。

  去年妻子在聖誕節前去了一次教堂,發現並不是牧師講,而是每個人上去講一小段,以紀念自己心目中的一個人。她的奶奶幾年前去世,於是她看人家講,自己也忍不住上去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