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信心 應該讓老百姓看得見

http://www.CRNTT.com   2009-01-24 10:57:29  


信心不能源於空談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訊/《解放日報》今天登出魯軍的文章,認爲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不能空講,應該讓群衆有“看得見”的信心。文章内容如下: 
 
  眼下,大家談得比較多的一個熱門詞就是“信心”。確實,國際金融危機向我們襲來,需要大家提升戰勝困難的信心。然而信心從哪兒來?在前幾個月中,市委、市政府推出一系列舉措,確保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有序,民生問題得到改善,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較高,同時加強社會事業建設,幫助中小企業克服困難,取消14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這一系列“動作”———讓群衆有“看得見”的信心,無疑這是有力、有效的“信心提升劑”!

  “信心”不是喊出來的,信心并非空話。信心只有付諸行動,才能取得成效。但是,在當前各行各業強調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中,我們也不能忽視有這樣的一種現象:有的幹部擺困難一條又一條,談想法一套又一套,有的甚至忙於開會“研究研究”,而真正能拿得出手,并能在實踐中取得效果的措施卻寥寥無幾。這種僅僅是嘴上“說信心”“叫信心”,而行動上無所作為的現象,不但提升不了群衆的信心,甚至還會挫傷群衆的積極性。

  讓群衆有“看得見”的信心,是呼喚應對危機必須要有切實可行的對策。我們常說,危機中有機遇。國際經濟形勢尚在變化中,變化就蘊有機遇。怎樣才能抓住機遇?如何積極主動地應對?30年改革開放的經驗證明:沒有不付出的成功,沒有不擔風險的收益,沒有不經努力輕而易舉抓住的機遇。以進取姿態抓機遇,則機遇存;以退縮心理等機遇,則機遇無。抓住機遇,需要前瞻性的思維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面對當前的困難,有的地方提出,要用解放思想來開竅,在迎接挑戰中找機遇,在破解難題中求突破,在扎實工作中渡難關,在科學發展中謀崛起。一些富有責任感的大企業承諾,危機面前共克時艱,抓創新謀發展,抓管理求效益,抓品牌上質量,堅持不停產、不裁員、不減薪。不少大學生主動調整心態,努力練就搶抓機遇的本領,從各方面提升素質能力,強化“內功”,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在搏風擊浪中鍛煉摔打自己,實現人生價值。這些都是讓群衆有“看得見”的信心之體現。

  讓群衆有“看得見”的信心,考驗鍛煉我們的幹部隊伍。近年來,中央一直強調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求領導幹部增強憂患意識,不斷提高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那麼,什麼樣的幹部具有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怎麼才能把有駕馭複雜局面能力的領導幹部選拔到重要領導崗位上來?什麼樣的幹部才能讓群衆有看得見的信心?當前複雜的經濟形勢為我們提供了檢驗歷練領導幹部的好時機。各級領導幹部應以勇氣和智慧,積極行動,主動應對,在這場金融危機帶來的大考中,體現綜合素質和執政能力。同時,為了讓群衆有“看得見”的信心,各級幹部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關心群衆疾苦,注意工作方法,真抓實幹,把中央的各項決策和部署落到實處,努力使作風有一個大的轉變,工作有一個新的氣象,黨群關系、幹群關系有一個新的改善,更好地肩負起時代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使命。

  莫泊桑說:人生活在希望之中。一個希望實現了,還會有新的希望產生。新年,就是新的企盼,新的情緒,新的征程,新的收獲。人類總是在戰勝困難中前行。什麼時候沒有問題?很多時候,能够打敗自己的,恰恰就是你自己。俗話說得好,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只要日日行,就不怕千萬裡路;只要天天作,就不怕萬千事難;只要處處幹,就會讓群衆有“看得見”的信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