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網絡媒體是否已成為主流媒體

http://www.CRNTT.com   2009-01-26 16:46:47  


網絡媒體對中國民眾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訊/網絡已經深刻影響中國民衆的日常生活,傳播能力急速增強,《解放日報》今天登出對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海鷹的訪問文章,題目是“網絡媒體是否已成為主流媒體”。文章内容如下: 

  問:剛剛過去的2008年,大事頻發、波瀾起伏。從年初的南方雪災、奧運火炬傳遞在境外受阻,到“5·12”汶川大地震、世界金融危機,互聯網都無可爭辯地成為信息傳播和輿情匯集的根據地。網絡媒體在信息傳播的速度、信息覆蓋面、民衆情感交流和意見表達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請問,這是否意味著,網媒已經成為主流媒體了呢?——東方網網民 橘子  

  答:“主流媒體”的提法,實際上是“舶來品”。它進入我國是近些年的事,但很快成為傳媒界的一個熱門詞匯。衆多學者也從多個角度對主流媒體進行研究和討論。目前為止,對於“主流媒體”還沒有形成一個被業界和學界普遍接受的統一的定義。盡管如此,對於何謂主流媒體還是有一些共識的,譬如,它必須具備廣泛的影響力。在我國,黨和政府領導下的報刊和廣播電視機構就是主流媒體。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在我國迅猛發展,網絡媒體在人們的社會生活、文化生活、經濟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并開始躋身於主流媒體的行列。特別是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從年初的南方冰雪災害、奧運火炬在境外傳遞受幹擾,到“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全國上下一心抗震救災等,這一系列全國性的重大事件,以及其它地方性事件,都在互聯網這個信息傳播、情感交流和意見表達的平台上獲得了最充分的展示。2008年,網絡媒體在激發愛國熱情、彰顯民族精神、匯集社情民意、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顯示了強大的能量和廣泛的影響力。

  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建立在這個平台上的媒體包括傳統媒體的網站、商業性網站、以博客為代表的“自媒體”等。借助互聯網技術,傳統媒體中的主流媒體,將自己的影響力帶到了網上;按照我國現行管理規定,商業性網站沒有新聞采訪權,但其巨大的信息整合能力、多媒體傳播手段以及雙向互動的社區服務,吸引了大量網民的注意力;博客等“自媒體”則進一步凸顯出互聯網“去中心化”的傳播特色,進一步彰顯了公衆的集體智慧,正在形成一個不可忽視的輿論集散地。

  在我國,傳統媒體歷來是社會輿論的重要集散地之一。我國傳統主流媒體,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始終將輿論監督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之一,并為之不懈努力。但這些努力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傳統媒體本身技術特性的局限。而這一局限正被網絡媒體所突破。2001年7月,廣西南丹發生特大礦難,造成81名礦工遇難。正是人民網的記者通過互聯網獲得了新聞綫索,在衝破阻力深入調查之後,首先通過網絡媒體揭露了這起驚天大案,讓犯罪分子和相關人員受到懲處,死難礦工的冤魂得到告慰。這一案例,也成為我國當代傳媒成功的輿論監督範例。此後,網絡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逐步顯現。比如,發生在2007年的華南虎照片造假事件,也首先是網民發現破綻,在網上展開深入討論,讓造假者無所遁形。

  網絡媒體作為一種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之一就在於傳播的互動性。參與網絡傳播的普通用戶(網民)不再處於被動的信息接受端,而可以自主地選擇信息,自由地發布信息,參與各種論壇的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經過10多年的發展,至2008年年底,我國網民人數已接近3億。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8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有近70%的網民,也就是超過2億的中國人主要依靠網絡獲取新聞信息。該報告還指出,在互聯網發展初期,我國網民的網絡運用偏於娛樂與交友,而2008年的新變化是網絡新聞使用率大幅攀升。調查顯示,中國網民的主體是30歲及以下的年輕群體,他們更習慣通過互聯網獲取新聞信息、表達意見。在當前社會轉型期,面對各種社會矛盾和不同社會階層的利益訴求,年輕網民思想活躍,正是網絡媒體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表達、交鋒甚至宣洩的平台。當然,在傳播主流價值觀方面,網絡媒體仍有一定局限性。

  互聯網在我國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關注。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專門來到人民網,通過《強國論壇》同網友在綫交流。他說:“網友們提出的一些建議、意見,我們是非常關注的。我們強調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因此做事情、做決策,都需要廣泛聽取人民群衆的意見,集中人民群衆的智慧。通過互聯網來了解民情、匯聚民智,也是一個重要的渠道。”一些地方各級領導也通過各種方式與網民進行對話,事實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為一種新興媒體,網絡媒體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由於網絡傳播的虛擬性和隱蔽性,給不良信息和虛假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方便,一些情緒化甚至非理性的網絡應用、個人隱私被侵犯、網絡暴力的出現等,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這些都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要求背道而馳。因此,在網絡媒體逐漸成為主流媒體時,加強網絡傳播的道德和法制建設,提高網民素質,意義更為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