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陳子帛:“胡六點”之後的台海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09-02-06 07:56:27  


 
  當然,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國共合作論壇。儘管管道暢通,對話暢順,溝通良好,但充其量只是兩岸政治互動的一個調節器和緩衝器,無法完全取代公權力,也無法完全取代臺灣政治發展過程中所有執政黨和主政者的意志。 

政黨之間的共識不等於政策 

  必須強調的還有,國共合作論壇的性質,無法與歷史上兩次國共合作相提並論。臺灣今天的政治現實,既然無法永遠保持一黨優勢、一黨獨大,那麼一黨長期執政的格局,也就無法確保主張分離的政治勢力永遠處於在野地位。 

  政黨之間或者政治領袖之間的政治承諾,若無公權力的背書或主流民意的接受,很難成為政策,也很難不受到社會各界的杯葛和質疑。臺灣兩黨政治和政黨輪替將成為未來一個歷史時期的常態,沒有人能夠改變這個現實。北京在新時期的對台政策不能逾越這個現實,而只能適應。這也是“胡六點”能否在實踐過程中獲得貫徹的另一個關鍵。 

  兩岸分裂六十年,歷史已在2009年走向另一個拐點。實現新世紀的復興,對處於分裂狀態的中華民族而言,是一條光榮而艱難的路程。最終實現兩岸的完全統一,或許是多數人的夙願,但實現這一個目標的過程,顯然已更加重要。胡錦濤指出,新局勢之下大陸對台政策,是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出發而制定,表明這個政策已超越政黨利益、特定政權利益、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而昇華到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之上。 

對不確定因素保持警惕 

  以“建設性態度,積極面向未來”,逐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是兩岸未來互動的主軸;“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和共同家園”概念的提出,正視了兩岸尚未統一的客觀現實;務實探討“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給外界提供了豐富的想像空間。而這恰恰是前無古人的政治實驗。 

  統一不再有主觀設定的時間表,也不是某個政治領袖希望名垂青史的標誌。畢竟,兩岸新的互動,仍然充滿不確定因素。因循守舊不行,墨守成規也不行,脫離客觀現實、嘩眾取寵、故作驚人之語、“出餿主意”或揣摩迎合上意的“新思維”,就更不足取。 

  兩岸目前尚未結束敵對狀態,尚未簽署和平協定,尚未構建和平發展基本框架,“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尚未最終達成共識,因此,緩和穩定的根基不能說是牢不可破的,反而還有可能發生短期的停滯,甚至出現暫時的逆轉。兩岸執政當局目前釋放出來的誠意與善意,還無法達到同樣的水準。北京對馬英九的觀察和評價的態度依然審慎。 

  儘管目前的緩和局勢為六十年以來所僅見,但在眾聲喧嘩之後,我們在觀察“胡六點”之後的台海關係時,似乎更應抱持冷靜的態度,同時還要正視那些依然“敵對”的癥結點,重視那些仍然糾纏、難於排解的意識形態死結,警惕那些隨時因政治需要而被引發的“炸彈”。或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兩岸關係的前瞻,保持冷靜與清醒的態度。 

(作者系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