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上海如何建設國際貿易中心?

http://www.CRNTT.com   2009-02-06 08:53:51  


 
  2008年12月,上海跨國採購中心基地、中環商務交通樞紐、贏華國際商務廣場和中科研發大廈四個項目開工,這些項目建成後將有力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建設,使上海在2020年成為與東京、香港、新加坡並駕齊驅的亞洲會展中心之一,為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建成譜就了華麗的樂章。 

  即便如此,我們仍然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上海在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路途上還存在著不少需要克服的困難和障礙。 

  雖然目前上海港的外貿吞吐量名列世界前茅,我國的國際貨物貿易在世界貿易中排名第二,但在商品交易與交易服務功能上還顯得很薄弱,形式單一,主要以集裝箱箱量運輸和以口岸進出口貿易量為主,與貿易相關的金融資本市場服務尚處於初級形態。與貨物貿易有關的產品研發、市場營銷、售後服務、貿易平台等現代服務體系沒有及時跟上。 

  上海作為貿易中心的輻射能力還比較弱。服務貿易基礎設施落後,開放程度較低。目前上海的貿易載體主要還是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最終產品和以加工貿易方式為主的中間產品為主,即使是服務貿易也主要是技術含量較低的初級服務內容,因此難以形成對現代國際貿易中心的內涵支撐。在網絡技術和網絡運用方面目前上海的服務業企業也存在許多不足。網絡的技術程度不高,缺乏核心技術;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之間缺乏網絡聯繫,貿易網絡基本被國外跨國公司所掌控。 

  那麼,上海到底要建成一個什麼樣的國際貿易中心呢? 

  傳統意義上的國際貿易中心是指國際化的零售批發交易中心、口岸貿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多項實體功能的綜合體。從貿易形態來說,主要以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為依托,以製造業、服務業為基礎,並輔以交通運輸、電訊設施、金融保險、政策法規、人才等諸多要件的配合。 

  隨著貿易方式的改變,國際貿易中心也從原來的以貿易集聚為特征的傳統國際貿易中心向以功能和網絡為特征的現代國際貿易中心轉變。其特點是以中間產品貿易、轉口貿易和離岸服務為主體,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在世界城市貿易網絡體系中起到中樞功能的城市。 

  因此,現代意義上的國際貿易中心的貿易形態已由原來的以最終產品貿易為主的貨物貿易向中間產品貿易、最終產品貿易和服務貿易融合的形態發展,而且許多貨物貿易中也含有服務貿易的成分,如技術貿易、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特別是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服務貿易的比重不斷提高,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