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中美建交30年中5位美國國務卿

http://www.CRNTT.com   2009-02-09 06:53:33  


 
  萬斯擔任國務卿期間的最大外交成果,是促使埃及和以色列達成了中東和平的框架協定——《大衛營協定》。擔任國務卿期間,萬斯多次前往中東,旨在調解阿拉伯與以色列的矛盾。1978年9月,卡特邀請埃及總統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一起到華盛頓附近的大衛營舉行三方會談,萬斯在其中積極斡旋,力促埃以達成了《大衛營協定》,這個協定導致了197 9年的《埃以和約》的簽訂。從此,埃及和以色列結束了長期以來的敵對狀態,恢復了正常關係,以色列同意撤出其佔領的埃及領土,《埃以和約》的簽訂同時也進一步擴大了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在此次埃以談判中,萬斯出色的談判技巧和外交才能得到了美國各界的極大肯定。1979年的《埃以和約》的簽訂幫助萬斯達到了國務卿生涯的頂峰期,此後,萬斯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力開始逐漸下降。

  在卡特政府各項對外政策的制訂和執行上,國務卿萬斯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是兩個最為重要的人物。身為波蘭移民後裔的布熱津斯基是一個極端反蘇派,他主張從蘇美對抗的角度來看待國際關係,因此他常常與強調對蘇緩和的萬斯意見相左。在有關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決策過程中,雙方也產生了分歧,萬斯主張在適當時候與中國建交,但堅決不同意布熱津斯基、國防部長布朗等人要求與中國建立安全關係並且在戰略上共同對付蘇聯的主張,他認為,這麼做將會給美蘇關係、美日關係以及美國與其他亞太盟國的關係帶來相當大的風險。1978年,在中美建交談判的關鍵性時刻,萬斯正前往中東推動埃以間的和談,由於布熱津斯基封鎖消息,萬斯完全被排斥在決策圈外。此後,由於蘇聯在全球的擴張趨勢日益增強,卡特的人權外交和緩和政策又未能奏效,再加上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的舉動,因此,從1978年後期開始,卡特政府逐漸開始轉向對蘇聯採取強硬立場,而這點也正導致了萬斯與布熱津斯基兩人間矛盾的日益加深,萬斯在某些問題上與卡特總統也產生了分歧。

  為中美關係正常化而努力

  萬斯生前曾經5次訪問中國,他本人也表示自己從小就對古老的中國產生了濃厚興趣,在他擔任國務卿後,卡特總統就將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重任交給他。萬斯成立了一個中國問題專家小組,力圖從政治、法律、戰略等方面,全面研究自尼克松政府以來的各種對華關係檔。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萬斯對此功不可沒。

  1977年8月22日,萬斯興致勃勃地飛抵北京,當時,首先會見萬斯的乃是中國外長黃華。談判一開始,萬斯就向黃華表示,美國將堅持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的立場,但美國將會在適當時候發表一項公開聲明,以此來表示美國對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強烈關注。萬斯甚至還強硬地要求中國,不僅不能發表否定美國聲明的聲明,也不能發表“任何有關以武力來解放臺灣的新聲明。”萬斯霸氣十足,黃華當然也不示弱,他當即嚴正表明:如果想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美國就必須與臺灣實現“ 廢約、撤軍、斷交”,美國對中國的立場實質是“口惠而實不至”;如果臺灣問題得不到解決,中美關係正常化將會被無限期地推遲。萬斯沒有想到一開始自己就碰了一個硬釘子,心裏很懊惱。但他不甘心就此回國,便提出要與中國更高級別的領導人會談。當時,中共中央考慮到也確實需要一名高級領導人出面會見萬斯,並向他表明中國的堅定立場,以此打消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存在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共中央考慮到鄧小平在“文革”後期處理中美關係和臺灣問題的豐富經驗和高超技巧,因而決定由鄧小平會見萬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