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印度崛起對中國的經驗與教訓

http://www.CRNTT.com   2009-02-11 07:08:17  


 
  金融危機下應提高軟件設施建設 

  下面的問題是,微觀的優勢會不會變成宏觀的優勢呢? 

  經濟發展或者是經濟不發展,在我看來更多是取決於無形的因素,制度設計、金融體制、法律體制,但是我們國內很多人,包括很多政府官員有一種觀念,認為經濟的發展主要取決於硬件的設施。我們從這個觀點來分析這兩個國家。 

  所謂硬件設施是指公路、鐵路、飛機場等,軟件設施是金融體制、法律體制和企業管理等。硬件設施方面中國遠遠超過印度,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在軟件設施方面,不能說在所有方面印度都超過了中國,但是在很多關鍵的方面印度是領先於中國的,這就是印度的優勢所在。長期來看,印度持續的經濟增長,是能够自我維持的經濟增長。印度經濟還有一個比較優秀的表現,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和國民收入的增長之間的相關係數是相當高的,基本上是同步的速度。而中國出現了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很快,但是居民收入增長相對來講是滯後的。這也是因為兩個國家這種無形條件造成的。 

  如果我們看80年代兩個國家的電話普及率,國家一,每千人有107部電話,國家二,每千人有10部電話,這是硬件的條件。一般人認為肯定國家一在90年代的發展速度比較快,因為它的電話普及率高,通訊設施比較好。實際上國家一是蘇聯,國家二是中國。蘇聯在達到每千人107部電話之後就解體了。當然並不是電話造成國家解體。我想說的是,基礎設施的建設,表現了一個國家一方面的成就,但是如果這個國家經濟體制非常沒有效率,就會阻礙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現在不少人有一種觀點,認為印度的公路不如中國,所以它的經濟發展速度不如中國。我們看公路的長度,1989年的數據,國家一擁有140萬公里的公路,國家二有86萬公里,那是不是肯定國家一比國家二先進了?國家一是印度,國家二是中國。在80年代時,印度的公路長度是領先於中國的,中國高速公路建設主要是90年代後半期才開始的,中國在1988年的時候只有100公里的高速公路,印度卻在英國統治下建設了很多公路。再看鐵路的長度。國家一在80年代擁有6萬多公里的鐵路長度,電氣鐵路有5300公里,而國家二只有5萬多公里的鐵路長度,電氣鐵路只有1700公里。而國家一是印度,國家二是中國。 

  經濟起飛主要取決於這個國家有良好的軟件設施,尤其是金融開放。中國普遍的看法,是認為現在面臨的國際金融風暴,應該建更多的鐵路、公路,我認為這種看法是非常錯誤的。在我看來應該提高教育等等軟件設施的建設。 

  先有軟件設施方面優越的條件才有了經濟發展,有了經濟發展才有了資源,有了資源之後才去建設高速公路。也就是說,一個國家有沒有高速公路,是這個國家經濟成功的結果,而不是原因。這就是為什麼印度現在沒有漂亮高速公路,沒有華麗的機場,但它的經濟也能够成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