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梅新育:稱中國出口復甦言之尚早

http://www.CRNTT.com   2009-02-12 13:20:43  


梅新育著《國際游資和國際金融體系》
  中評社北京2月12日訊/上海《東方早報》日前登載經濟學者梅新育的文章“稱中國出口復甦言之尚早”,文章說,在這場百年難遇的全球經濟危機中,中國樹立信心固然不可或缺,但冷靜的盤算更為關鍵。全文如下:

  由於春節效應和變相資本外逃的扭曲,1月份海關統計賬面出口數據同比下降17.5%。但這並不表明中國出口形勢令人絕望,正如海關總署在公布統計數據的同時發布的分析所指出的那樣,今年1月份比去年1月份少5個工作日,比去年12月少6個工作日,如果剔除工作日的影響,1月份出口值比去年同期增長6.8%,比去年12月份增長10.1%。

  “這是否表明中國出口已經復甦?”相信不少人也會這樣問。但儘管最好的結果是我們的共同心願,我們還是需要為外部環境的繼續惡化做好最壞的準備。

  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可消除的痼疾,而經濟周期通常分為四類:基欽周期(存貨周期),一個完整的周期是3到5年;尤格拉周期(投資周期),完整周期是7到11年;庫茲涅茨周期(建築周期),完整周期是15到25年;康德拉捷夫周期(長波),完整周期是45到60年。倘若遇到基欽周期或尤格拉周期的下降階段,蕭條期通常不過一年;但如果遇到康德拉捷夫長波的下降階段,蕭條期就可能長達四五年,甚至十年左右。

  從2007年3月12日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因無力償還到期債務而引發次貸危機,至今已近兩年,而且有不少跡象表明國際經濟當前面臨的危機可能是康德拉捷夫長波的下降階段。對於中國的出口而言,外部經濟持久蕭條意味著什麼,可想而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