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難以對抗大陸 島内更需緩和

http://www.CRNTT.com   2009-02-17 11:45:45  


馬英九、蔡英文如何相見,雙方都在盤算。
  中評社香港2月17日訊/臺灣《聯合報》今天發表魏千峰的文章,作者認爲“台灣今日其實也到達朝野不得不和解的階段。按近十年來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與美國的傾斜,兩岸關係不可能再維持過去對抗的局面。然任何政黨執政若要提出與以往不同的兩岸政策,非有在野黨支持不可。”因此“馬蔡非扁宋,何妨雙英會 ”。文章内容如下:
  
  據報導,民進黨邀請馬英九“總統”參加“民間國是會議”,府方尚未決定是否參加。“民間國是會議”固然是民進黨為突破低迷的支持度而舉行,對馬英九而言自有某些程度的示威與較勁之意,惟若能用歷史高度看此朝野難得可能的聚會,筆者建議馬英九勿須太過謹慎,縱使外界解讀馬英九向在野黨示弱,當場可能有人嗆聲,但它能使國民黨政府向在野黨伸出友誼的手,在臺灣政治發展上有重大意義。

  民主“國家”固然有時也需要“愛國”等偉大的口號來激勵人心,更重要的卻是定期選舉、權力制衡的政府機關與保障人權的法治。如果僅有偉大的口號,沒有設計良善的制度,執政者容易流於濫權或暴虐。相對來說,縱使沒有偉大的口號,但有良法美制,衹要一點一滴地修正與累積,有時反而較容易建立一個現代文明“國家”,使人民樂活在良好公平秩序環境中。

  政治哲學家卡爾.波柏曾謂,錯誤的社會政策造成人類生命重大傷害,謹慎地採用漸進的社會工程,拒絕革命與保守主義,方能建立理性開放社會。台灣當前儘管有些統獨爭議與政治權力分配疑問,但朝野衹要透過不斷對話與溝通,一步一步承認對方的意見,又納為自己較為週延的政策中,朝野對立的情形將逐漸改善。

  台灣今日其實也到達朝野不得不和解的階段。按近十年來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與美國的傾斜,兩岸關係不可能再維持過去對抗的局面,然任何政黨執政若要提出與以往不同的兩岸政策,非有在野黨支持不可。其次,台灣身處在此次世界經濟危機中,非有全民團結,不可能應付變局,馬政府需要在野黨減少一些抗爭,才能全力以赴救經濟,在野黨亦須自我節制,否則人民已經忍受經濟的不順遂,還要每天看在野黨不斷挑起的抗爭,擾亂人心,不利在野黨發展。再者,過去朝野互視對方“亂黨”或“外來政權”,每逢選舉就宛如進行內戰,弄到社會元氣大傷,也應到正常競爭狀態。

  朝野對於“民間國是會議”皆有其利益盤算。馬英九希望民進黨蔡英文主席直接入府會談,完成其摸頭程序,強化自己早已穩固的“總統”寶座。民進黨卻想利用此會議拉抬日益下降的聲勢。然而此兩種想法衹是暴露各自的狹隘,卻未著眼人民普遍的期待與政局長遠的發展。

  大多數人民希望台灣的政治能展現包容與誠意的格局,帶給台灣新的願景。因此,朝野應在此經濟困局中找尋共同的觀點,縱使雙方意見相異,不要就判定對方為“賣台”或“亂黨”,而以相互傷害的方式使台灣繼續沉淪。朝野多給對方一些餘地,自己自然也多一些機會。數年前扁宋會之鑑不遠,但是馬英九不是陳水扁,蔡英文也不是宋楚瑜,時空的不同給予台灣另一次和解的機會,期待馬蔡能拿出最大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