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阿勒泰官員財產申報終於“亮相”

http://www.CRNTT.com   2009-02-18 08:07:41  


 
  阿勒泰這項被稱為“陽光法案”的幹部財產申報制度緣起於去年5月。當時,阿勒泰地區紀委、監察局和預防腐敗辦公室聯合出台了《關於縣(處)級領導幹部財產申報的規定(試行)》。宣布從2009年1月1日起,阿勒泰地區將在全國率先實行官員財產申報制度。規定甫一出台,就讓地處西部邊陲的阿勒泰紀委站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媒體認為,官員財產申報是反腐敗的核心環節。阿勒泰先行一步,尖刀刺向了腐敗的心臟。不過,在一片贊許聲中,也有人心存疑慮:在目前情況下,執行起來難度極大,該制度最終會流產。

  有限公開最終將過渡到無限公開

  新年伊始,阿勒泰地區廉政網上公開新提拔任命的55名縣(處)級幹部初任申報。隨即就有網友跟帖,對“收禮”申報一欄全部為“無”提出質疑:在當今腐敗無孔不入的大背景下,這樣的結果可信嗎?

  記者發現,廉政網上公開的近千名官員財產申報,在“收禮”一欄中仍然出現申報為“無”。吳偉平把這種情況稱之為“零申報”。

  對於“零申報”現象怎麼看?

  吳偉平認為,要求申報的“收禮”不是一般意義上親友之間的禮尚往來。紀檢監察機關規範的是幹部與其行使職權有關的“收禮”行為。因此,要求幹部申報的所謂“收禮”,實際上是刑法意義上的受賄和准受賄行為。

  既然是“零申報”,這條規定還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嗎?

  吳偉平強調,設計申報“收禮”本身,不是為了讓其“自首”,而是讓其“自律”。不是為了反腐敗多抓幾個貪官,而是預防腐敗少出幾個腐敗官員,是對領導幹部起到警示和威懾作用。

  對此,阿勒泰地委黨校高級講師熊廣平也認為,財產申報作為“終極反腐”制度,其重要意義是預防腐敗,是使官員不想和不能腐敗。當官員在“收禮”為“零申報”時,他既是對紀檢機關,也是對社會、對人民、對自己的廉政承諾和宣誓,並且也加大了申報人的道德風險,讓申報人警鐘長鳴,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應該相信,絕大多數領導幹部是廉潔自律的。“零申報”就是沒有“收禮”,有問題的畢竟是少數。當然,也不排除個別人有問題沒有申報,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逃避監督和制裁,這種瞞報行為將在“事發”後作為“加重情節”予以嚴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