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怎樣的戶籍改革才公平

http://www.CRNTT.com   2009-02-24 15:52:49  


中國的戶籍制度由來已久,也只能逐步解決。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訊/新華網今天登出王甘武的文章“怎樣的戶籍改革才公平?”。作者認爲:“現實永遠不會有理想中的完美,但我們生活在現實中,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評判,用現實的理性去設計,不要求全責備,而要更多地看到一項措施是否有利於接近乃至實現最終的理想。”文章内容如下:

  如果要問現行的戶籍制度該不該改?回答幾乎是衆口一詞:該改。但當具體的戶籍改革措施提出來或是公布實施後,卻又幾乎難逃強烈質疑和猛烈批評,其中最常見的理由總少不了一條——不公平。近日有兩則關系戶籍的政策和建議就有如此“遭遇”。

  一是上海市政府印發《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試行辦法》的通知,凡是符合條件的外地來滬創業、就業人員均可通過申請以獲得上海戶籍。二是北大教授楊開忠表示,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也應該出台“購房落戶”政策,以拉動房地產消費。這兩則涉及戶籍改革的政策嘗試和學者建議一經公布和報道,立即引發輿論熱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質疑是上述政策和建議意味著現行的戶籍制度將給有技術(或學歷)和有錢人開後門,不公平。

  戶籍制度不改不公平,嘗試著改也不公平,理解這進退維穀的尷尬恐怕還得從歷史和現實兩個維度中去找答案。

  戶籍壁壘是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的歷史遺產,尤以京滬等大城市的戶口稀缺為代表。壁壘高築,讓多少本該獲得正常遷徙的人因為無法得到一個大城市戶口而備嘗辛酸,飲恨終身。因此,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人員流動的幾率大大提高,抨擊原有戶籍制度違背公民遷徙權利要求、違背社會公平公正原則的呼聲日盛,成為推動戶籍改革最有號召力和鼓動性的標識。

  由於戶籍制度的歷史形成原因和現實利益考量糾纏在一起,盤根錯節,徹底取消帶來的後果難為社會現實所能承受,唯一可行的辦法只能是逐步地改,積小改為大改,為將來徹底打破城鄉戶籍壁壘,構建全新的保障人員遷徙流動的人口管理制度創造條件。

  靜止地看,現行戶籍制度的不公平毋庸置疑,不必贅述,而各種改革的嘗試和建議,本質上只是在承認現行戶籍制度前提下的部分改動和鬆動,很難產生顛覆性的改革效果,所以目前的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戶籍制度公平性問題。換言之,現在的改革努力仍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但是發展地看,正是有了這些一點一滴的改動和鬆動,戶籍堅冰才會一點一點地消融,徹底打破戶籍壁壘才有希望。所以,用公平性標准來評判當前改革嘗試和建議的合理性、有效性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誤導,除了會遲滯戶籍制度改革進程,不會有任何積極作用。現實永遠不會有理想中的完美,但我們生活在現實中,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評判,用現實的理性去設計,不要求全責備,而要更多地看到一項措施是否有利於接近乃至實現最終的理想。

  我們也許還記得當年糧票的命運。因糧食供應不足而采取憑票購買的政策,和大城市戶口代表的良好基礎設施和福利待遇供給的稀缺有限何其相似。後來,隨著糧食產量的增加,盡管明令禁止,但糧票事實上變得可以買賣流通,使得流動人口在外地也可以買到口糧,客觀上加速了人員流動和經濟發展。最後國家承認了糧食的自由買賣,糧票也就壽終正寢,悄然退出歷史舞台。眼下一些城市的戶籍改革嘗試讓符合條件的特定對象實現戶口遷移,雖然也被一些人扣上了變相“倒賣戶口”的帽子,但這種事實上的“戶口交易”有利於打破大城市戶口鐵板一塊的僵局,無疑是朝著徹底廢除禁錮人員流動制度的積極努力。看不懂這一點,我們就永遠無法真正理解戶籍改革公平性的要義所在,戶籍改革只會在這種沒有建設性的責難聲中更加步履維艱,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