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對馬團隊調整CECA策略不宜幫倒忙添亂

http://www.CRNTT.com   2009-02-28 07:42:33  


 
  實際上,目前島內對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的名稱和內涵發生的爭議,背景確實是很複雜。除了是民進黨蓄意要將水攪混,秉承其一貫的反對兩岸經濟合作的本性,及要轉消陳水扁貪腐案對民進黨的不利影響之外,即使是在馬政府團隊內部,也有若干失誤,甚至是連自己團隊內部都未有統一認識,“各吹各的號”。在此情況下,北京如果對馬英九為了擺脫此等困境而作出的策略調整有任何的評價性語言,都會引起不良後果,除了是“授民進黨予柄”,客觀上向民進黨提供攻擊國民黨“投共”、“賣台”的藉口之外,也將會在國民黨內部引發分歧對立,不利於執政黨的團結,也不利於海峽兩會能早日坐下來商談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確實,國民黨的失誤是明顯的。因為早在二零零五年連戰進行“破冰之旅”訪問大陸時,與胡錦濤所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願景”,其第三點就是“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馬英九在競選“總統”時所提出的經濟政見之一,也是在“WTO”框架下,推動與各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及與大陸簽署“全面經濟合作協定”(CECA)。因此,胡錦濤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談話,提出“兩岸可以為此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只不過是重申三年多前的“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願景”,及對馬英九的推動兩岸簽署“CECA”作出正面積極的回應。

  既然如此,為何馬政府卻一直未能拿出一個具體的協議框架,更遑論公佈其構思條文,而被民進黨有可乘之隙,製造了“主權流失”、“經濟掏空”等政治大帽子呢?而且,既然馬英九在競選“總統”時就以推動兩岸簽署“CECA”作為經濟政見,為何在一年多之後,卻仍是停留在“口水放言”階段?

  在藍軍內部的爭議中,王金平與“陸委會”的聲音最為關鍵。其中,王金平所提出的兩岸簽署“CECA”協議前,必須將之交“立法院”審議(昨日卻改口從未說過“先審後簽”),就給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賦予了政治色彩,並讓民進黨“加碼”為必須進行“公投”。而“陸委會”的未能及早站出來為“CECA”“保駕護航”,相反還對“CECA”持保留態度,因而也給了民進黨可乘之隙,在反對兩岸簽署“CECA”之時,也忘不了“策反”一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