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粵港澳三地合作首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

http://www.CRNTT.com   2009-03-06 06:26:00  


萬慶良、唐英年、譚伯源出席粵港澳合作會議,手牽手表同心。(圖片來源:文匯報)
  中評社北京3月6日訊/澳門《新華澳報》今天載文“粵港澳三地合作首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如下: 

  由於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之前,國務院核發含有“把粵港澳三地建設成為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之一”內容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故溫家寶總理昨日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港澳工作的部份,就緊緊地圍繞著“粵港澳三地合作”大做文章,這也是“粵港澳三地合作”議題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由此,“粵港澳三地合作”已是國家行為,廣東省、香港特區、澳門特區三方都應排除地方利益保護主義,或“自掃自家門前雪”甚至是“以我為主”的不良心態,積極參與“粵港澳三地合作”,在將包括港澳在內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打造成為國際都市圈的同時,也使各自的經濟獲得長足的發展,並連成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

  由於“粵港澳三地合作”議題已透過“政府工作報告”提升到國家行為的高度,因而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就開列了一系列有助於“不斷拓展粵港澳三地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的具體措施,包括加快推動港珠澳大橋、港深機場鐵路、廣深港高速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也包括加快推進與港澳地區貨物貿易的人民幣結算試點,擴大內地服務業對港澳的開放及採取有效措施支持港澳在內地企業特別是中小企發展,緩解其經營困難”。前者 ,是建立粵港澳合作的基礎條件,後者,則是為粵港澳合作架構掃除日前所遇到的暫時困難。為此,“政府工作報告等,對推動粵港澳三地合作,既有原則、方向,又有具體措施、任務。既符合中共“十七大報告”關於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要求,也能使到廣東、香港、澳門共同發展,在互惠互利中三贏發展。

  由於特殊的區位優勢,使粵港澳三地的經濟合作不但在國際產業分工和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國內區域經濟格局中也具有排頭兵和增長極的獨特作用。粵港澳三地合作已遠遠超越區域性、地緣性經濟合作的範疇。高標準建設好粵港澳合作區,不但是推動粵港澳和整個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而且對解決台灣問題具有巨大的示範效應。因此,我們應從國家層面的戰略高度,重新定位和審視粵港澳三地合作,將傳統的以地方為主的粵港、粵澳雙邊協商機制轉變和提升到中央主導的三邊或多邊協商機制,建立國家級區域協調機構,加強中央在粵港澳合作中的主導性作用,建立中央政府主導下的粵港澳三邊合作機制和制度協商平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