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两會代表不再“業餘”才是根本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09-03-06 07:51:21  


兩會“明星”代表劉翔屢陷“缺會門”引爭議
  中評社北京3月6日訊/《南方農村報》昨天刊載唐昊文章《從“業餘代表”到“專職代表”》,文章說,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閉會期間的職能為何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根本性的解決辦法只有一個,就是代表的專職化。現代政治生活本來就需要精確的政治分工,人大制度的許多深層問題的解決均需以此為起點。全文如下: 

  人大開會期間,人大代表們的言辭行動都會被媒體放大,並作為公共政治生活里的符號和方向而加以重點解讀。對大部分代表來說,在這兩個星期里所受到的關注,可能比他們在其餘的300多天所得到的關注加起來還要多。 

  不過,相比媒體關注代表們開會期間的一言一行來說,我更關注的是代表們在不開會的時候都做了些什麼。原因很簡單——開會時短暫的發言不過是日常積累的自然表現而已,真正決定其代表職能履行是否到位、提出建議是否有價值的因素存在於他們平日的政治生活。 

  我國有各級人大代表近290萬人。這些代表在閉會期間的職責之一,是“採取多種方式經常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即與民眾、專家、媒體建立起直接而廣泛的聯繫,就民眾關心的議題進行調查,這將促使人大代表在開會的時候提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立法議案或者預算、政策構想。不過,這種理想化的情況往往難以成為現實,對一些代表來說,其與民眾的接觸和對民情的了解並不令人滿意,甚至很多選民都沒有見過本選區的人大代表。 

  拿廣州市的人大代表來說,雖然大部分代表能够積極參加閉會期間的活動,了解民生民情,但也有些代表在沒有書面請假的情況下,較少或極少參加閉會期間的代表活動。如去年某區人大常委會組織了7次閉會的代表活動,有4位代表只參加了2次。某區安排代表聽取政府關於重點整治工作情況的匯報,應參加代表人數75人,實際到會人數僅有36人。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