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金融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核心

http://www.CRNTT.com   2009-03-12 08:57:15  


 
  從技術上重視維護金融安全

  金融安全狹義理解是指貨幣資金融通的安全。凡是與貨幣流通及信用直接相關的經濟活動,凡是影響金融體系正常運轉的所有變量,都可看作金融安全的範疇。金融安全可在金融高度抑制下取得,但是犧牲金融效率的金融穩定、遏制金融創新的金融監管,遲早會引發金融不安全。實現金融安全的根本途徑在於,不斷促進金融創新,提高金融效率;同時不斷強化金融監管,保持金融穩定。金融安全是金融效率與金融穩定的平衡,是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平衡。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在經濟全球化態勢下,金融領域是競爭最激烈、風險程度也最高的領域,沒有風險就沒有金融活動。因此,要想杜絕金融風險是不可能的,要想尋求金融的絕對安全也是不可能的。

  技術派學者為此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核心在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效率,促進金融創新,降低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一系列的金融理論與金融政策由此出爐。但是,一系列金融危機,尤其是此次美國世紀金融大危機,已經清晰地表明,國際金融理論探索與政策實踐出現了嚴重問題,尤其是經濟自由主義理論與金融自由化政策,雖然在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健全金融運行機制等方面有一些積極作用,但是就總體而言是失敗的。

  經濟自由主義理論認為,金融自由化促進金融深化,金融深化則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從而惠及所有國民。長期以來,自由化促進增長的論述作為“真理”,被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普遍接受。美國“傳統基金會”從20世紀90年代起,編制世界各國(地區)年度經濟自由指數,將經濟自由認定為國家或地區繁榮與否的重要指標。但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學者就金融自由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大量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金融自由化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并未得到證實。世界銀行統計顯示,在1980—2005年金融自由化盛行的25年間,105個發展中國家平均經濟增長率只有0.8%,遠遠低於“二戰”後社會改良時期的經濟增長速度。

  相反,金融自由化易於導致金融危機。自由化會產生過度樂觀信號,從而出現過度借貸和投資,國民儲蓄率下降,經常賬戶赤字快速攀升,經濟穩定的基礎遭受侵蝕,而過度投資的企業會落入債務陷阱,誘發銀行危機;金融自由化強化了金融不穩定性的威脅,并扮演金融動蕩的關鍵誘因,其中股票市場短期波動幅度會顯著增加,這在發展中國家尤為明顯;國際壟斷資本在國際競爭中具有絕對優勢地位,相關各國的金融自由化,為國際壟斷資本自由進出各國并確保套利套匯收益,構建起極其便利的操作平台。

  據世界銀行統計,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末,全球共發生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108次,其中,在金融自由化如火如荼的90年代,金融危機多達63次,比80年代顯著增加。拉美自20世紀90年代初奉行金融自由化以來,便成為金融危機頻發的地區。金融危機使相關國家財富迅速蒸發,阿根廷2004年人均GDP下降到3000多美元,不足90年代初的1/3。亞洲金融危機僅在1997年給世界投資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7000億美元。在發展中國家,金融危機往往引發經濟危機、社會危機,有的還出現國家政治危機。發展中國家對此必須予以高度警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