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浙大事件:學術受利益集團圈養更可怕

http://www.CRNTT.com   2009-03-17 09:09:42  


浙江大學對博士後論文造假事件處理得不可謂不堅決不迅速,為何輿論和公衆仍對浙大的調查處理結果表示懷疑?有專家認為,這一現象表明,中國學術公信力嚴重缺失。
  中評社北京3月17日訊/南方網今天登載王志安文章“學術受利益集團圈養更可怕”,文章指出,論文造假在今天的中國,其實已經很難引起圍觀者的興趣,因為此起彼伏的造假行為,已經讓我們這些看客有些嚴重脫敏。但就在這種背景下,浙大論文剽竊事件還是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全文如下:

  論文造假在今天的中國,其實已經很難引起圍觀者的興趣,因為此起彼伏的造假行為,已經讓我們這些看客有些嚴重脫敏。但就在這種背景下,浙大論文剽竊事件還是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其主要原因,當然在涉案人李連達院士的身份。縱觀浙大高調宣布的處理結果,賀海波開除出教師隊伍固然罪有應得,但李院士所受的“處分”僅僅是不再續聘,真讓人覺得在學術界也有“刑不上院士”的潛規則。不管李院士有沒有造假的動機,身為文章的第一作者,為文章的內容負責,這是學術界的常識,如果中國學術界缺少對這一基本常識的尊重,學術造假恐怕還會愈演愈烈。 

  國內的學術造假,此前的評論多從道德和目前學術評價機制等方面尋找原因,但還有沒有被大家忽視的背景和因素? 

  此次浙大學術造假事件關鍵的舉報人祝國光,是天津天士力藥品公司的高級顧問,而此前不久,李連達小組剛剛得出一個研究成果:天士力公司生產的“複方丹參滴丸”,有嚴重的毒副作用。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後,市場作出巨大反應,在今年2月5日,天士力公司不得不對股票臨時停牌。媒體進一步披露的信息表明,李連達院士的身份也不單純,他是白雲山中藥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學家,這家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生產“複方丹參片”的廠商,而天士力和白雲山是這一市場最大的一對競爭對手。事後,李院士說,祝國光的舉報,是對他此前研究的報複,而天士力集團在得知他的研究之後,曾多次要求他不要公布,甚至要以研究經費來收買他。而在天士力的回應中,則爆出“李連達索要200萬研究經費未果因此報複”的說法。一場關於學術造假的事件,最終演變成雙方不斷揭醜的鬧劇。企業和高校之間微妙的利益糾葛,在雙方不斷扒糞的過程中,也漸露端倪。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