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多管齊下 強化香港青少年國民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09-03-21 10:11:09  


回歸之後港人的國家認同日益強化
  中評社香港3月21日訊/全國政協委員、粵港青年交流促進會主席龍子明今天在《文匯報》發表文章認爲應該“多管齊下重視青少年國民教育”。文章内容如下:

  西方金融危機充分說明,“全盤西化”和“西方普選萬能論”是錯誤和荒謬的。中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輝煌成就,與西方資本主義危機形成了鮮明對比。筆者建議以國際金融危機為反面教材,加強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在青少年交流方面,香港湧現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團體,取得了豐富的成績和經驗。希望兩地政府支持這些有代表性的團體,包括撥給一定資源,為開展交流活動提供聯絡和協助等工作。 

  2007年6月胡錦濤主席訪問香港時曾語重心長地指出:“我想特別強調的是,青少年是香港的未來和希望,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加強香港和內地青少年的交流,使香港同胞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胡主席的講話精神,極大地鼓舞了香港青少年團體認識國情和開展兩地交流的積極性。在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中央政府各部委、香港特區政府和內地各省市政府的支持和協助下,香港與內地青少年交流的領域和層次都進一步拓寬,越來越多香港青少年能夠親身體驗國情,培養愛國情操。 

             香港應在內地設交流基地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2007年12月24日在北京會見香港學生國民教育“薪火相傳系列活動”訪京團時希望,特區政府要在現有基礎上,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目標,全面推動國民教育,重視和充分發揮學校主管道作用,從教育體制、教育機制、教學內容、教師培訓和教材編寫等方面,保障國民教育順利開展。根據胡錦濤主席和賈慶林主席的講話精神,在中央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組織了“薪火相傳”國民教育系列平台,結合民間團體及政府的力量去全面推動國民教育。香港政府每年資助約5000名中學生往內地學習及交流,名額也擴大至每年3.7萬名。筆者建議在內地設立交流基地,既可減低交流成本,又可在基地探索和建立兩地青年交流活動的成功範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