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不要英雄集團 而要人盡其才

http://www.CRNTT.com   2009-03-28 08:38:46  


 
            中國真正需要的不是一個“英雄集團”

  粗看“不高興”,也的確是一堆情緒,更談不上什麼思想原創。“不高興學者”說,“我們中國需要一群英雄,一個真正的英雄集團。多少人我不知道,總之人數不能太少,我不相信一兩人就能解決問題。我們需要這樣一個英雄集團帶領我們這個民族,完成在這個世界上管理、利用好更多的資源,并且除暴安良的任務。我們要有制度建設,也要有文化建設。文化建設,就是我說的尚武精神。”這些“繞口令思想”基本上語無倫次了。

  顯然,中國真正需要的不是一個“英雄集團”,不是找幾個李連傑來做CEO,而是在一個更開放的環境下每個人都能表達自己的見解,能够人盡其才,能够在他們擁抱世界時不被“英雄集團”的推崇者們動輒列上“漢奸排行榜”。更何況,如果只靠著“英雄集團”來為中華文明延續香火,萬一遇到小說裡那種“有精英,無精子”的尷尬,中國將如何是好?

  至於尚武的精神,早在上世紀初胡適等先賢就已經討論得很透徹,一方面,中國要以一種開放的精神學習借鑒西方的文化、科技與制度,另一方面,他們也意識到長期以來中國“學得了西方的文明,卻學不了西方的野蠻”,而這裡的“西方的野蠻”,即尚武精神。所以胡適他們希望中國能够建立起一種“有兵的文化”。

  然而,面對時代的困頓時,胡適那一代知識分子更多是反省自身,而不是拿“帝國主義”當作本國政治或者文化一無所成、一塌糊塗的替罪羊與遮羞布,更不會言必稱“決裂”,在嘴巴上做“救世主”,解放全人類,除暴安良。在他們看來,一個人也好,一個國家也好,最緊要的是自救,每個人爭自己的自由,就是爭國家的自由。換句話說,每個人救出自己,也是救出國家。

  好在,《中國不高興》的五個人雖然毫不猶豫地代表中國人“不高興”了一回,但實際上他們還不能代表中國知識分子,更不能代表中國的全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