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國走出危機的靈丹妙藥

http://www.CRNTT.com   2009-04-13 08:53:14  


圖為美國高度自治的倫敦城公司。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訊/廣東南方網日前登載美國ManattJones全球戰略公司中國顧問吳向宏文章“小城鎮改革:中國走出危機的靈丹妙藥”,文章說,美國的現實證明,小城鎮自治有經濟、政治和社會的三重意義:經濟上,它極大地推動了內需,自治的小城鎮一般會發展出特色産業,而且它的自治結構决定了財政上非常自律,不會搞片面追求GDP的工程或盲目建設,而是大搞公共設施、公共福利,從而創造經濟的有效需求;在政治上,它有利于在幅員遼闊的大國,使聯邦、州省級政府達到更强有力的行政控制;在社會層面上,衆多發達的小城鎮極好地填補了城鄉之間的裂隙。我們看美國雖然社會福利在發達國家幾乎是最差的,貧富分化差不多最大,但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動蕩非常少,這就是因為大量自治型小城鎮基本上一個個都像世外桃源。全文如下:

  主流輿論看待危機的三種觀點 

  對目前這場由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國內的主流輿論還沒有深刻地認識。過去一段時期,對此認識的發展歷程,借用武俠小說的術語,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屠龍寶刀”。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金融秩序崩潰了,這對中國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機遇,好像我們拿到了屠龍寶刀,可以成為武林至尊、號令天下了。 

  第二個階段是“葵花寶典”,就是“欲煉神功,引刀自宮”。當時發現中國也開始受到影響了,尤其是製造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這時有一種主流的看法認為,不妨借金融危機的衝擊,讓我們的製造業倒掉,以便於產業升級,向服務業、高科技等轉型。這就讓人想起一個笑話,說有一個人得到葵花寶典,看了第一頁,便揮刀自宮。但接下來翻到第二頁,卻寫著“即使自宮,未必成功”。是啊,你把自己的製造業毀掉,高科技服務業未必就能成功。但故事還沒完。這個人翻到第三頁一看,寫著“真要成功,不用自宮”。其實,產業升級完全可以在保住製造業的基礎上進行。 

  我要特別說明,絕不是說國家提倡產業轉型錯了。產業轉型沒有錯,包括有些地區搞的“騰籠換鳥”,在當時特定條件下也是對的。但是,恰恰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產業轉型升級應當謹慎了。為什麼呢?因為金融危機衝擊最大的就是第三產業,全球金融服務業正處於極端困難中。這個時候你要逆流而上,推倒自己的製造業去發展什麼金融服務高科技產業,你不是找死嗎?產業升級應該在全球金融業、服務業大發展時,跟著人家一起升。經濟危機下反而應當力保製造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