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張亞中:我的兩岸統合七大夢想

http://www.CRNTT.com   2009-04-20 00:15:41  


 
    為甚麼認同很重要?

  我們可從法律的角度為“國家”找到組成因素,包括人口、領土、政府、與其他政府交往的能力;也可以從人類學的角度,以語言、文化、宗教、風俗習慣來為民族作界定。而有一點非常重要,但是卻常被法律及人類學者所忽略的,就是“認同”。如果同一個國家,或同一個民族間的“認同”已經斷裂,或者已經消失,那麼,國家將不再是個“命運共同體”,民族也不再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它們將只是一盤沒有共同目標的散沙而已。

  兩岸人民毫無疑問的都是炎黃子孫的一分子,原本也共同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對於“中國人”有著共同的民族認同。而1949年以後,則由於兩岸分治,兩岸人民各自擁有自己的憲政秩序,分別建構了自己的國家認同。

  從人類發展的歷史看,“認同”是可以被政治人物建構的。“認同”作為區別“我群”與“他群”的判定,從正面來看,“認同”可以凝聚人民共識,風雨同舟、共度艱難;從負面來看,“我群”與“他群”的“分別心”,也很容易將仇恨插入人民的生活,使得民族或國家內部、民族或國家之間發生悲劇性的災難。

  有理想、負責任的政治菁英應該是要建構或鞏固自己民族與國家間的認同,在不同民族與國家間建立重疊認同。以歐洲為例,從17、18世紀起歐洲的菁英就在思考,如何為整個歐洲人建構共同的認同,但是少數歐洲菁英的努力仍舊無法抵抗各國領導階層對於權力與利益的貪婪。兩次歐洲大戰所帶來的生靈塗炭,才使得歐洲人開始真正的思考,如何建構歐洲人民對於同屬歐洲的認同,用以化解彼此間的“分別心”。1950年代起,歐洲菁英用歐洲共同體的方式創造了“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歐洲。迄今幾乎沒有人會認為在同屬歐盟成員的土地上還有發生戰爭的可能。在歐盟內部,人員、貨品、勞務、資金已可以自由流通,絕大多數政策領域也受到歐盟內部超國家組織的規範,而絕大多數的歐盟成員國間使用的是同樣的貨幣,從某些角度來看,歐盟雖然仍不是個國家,但是已經很像一個國家。

  歐洲人是政治聯合體的發明者,17世紀他們發明了“民族國家”,二戰結束後又發明了一種新的政治聯合體“歐洲共同體”,後者是為了解決前者引發的災難。歐洲共同體這種新政治聯合體的精神正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我們暫不論歐洲統合的其他成果,也暫不談兩岸與歐洲情形有何不同,這種在“分”的現實基礎上追求“合”的共識與可能,的確足供兩岸借鏡。

  很可惜,當新的思維已經產生時,兩岸走的還是19與20世紀的老路,仍舊停留在“主權”與領土之爭。冷戰以前,台灣與大陸爭誰是正統;冷戰以後,台灣不僅放棄正統之爭,也沒有在“合”的方向繼續努力,反而從1993年起開始往“分”的道路上快速奔跑。

  兩岸在1993年以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遠遠超過台灣人,以當時官方“陸委會”的統計資料來看,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有48.5%,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為16.7%,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為32.7%,總合來說,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高達81.2%,台灣人的為49.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