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國有航空公司 依賴注資翅膀必重

http://www.CRNTT.com   2009-04-27 11:14:56  


依賴注資,如何高飛?
  中評社北京4月27日訊/《中華工商時報》今天登出周義興的文章“只靠注資的航空公司翅膀難免沉重”。作者表示:“如果沒有監管制度機制的切實改進、沒有相關航空公司內部治理的進步與完善,不能將國有航空公司置於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之中,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財政注資,不但全體國民不會同意,并且相關的國有航空公司也會是一個個依賴國家注資的‘無底洞’ ”。文章内容如下:

  日前,針對2008年巨虧以及東方航空公司(600115SH)遭遇ST等問題,東航召開了業績交流會。“東航去年虧了139億元,我的心裡沉甸甸的。”東航股份公司總經理馬須倫說。對於如何“止血”,馬須倫表示,希望國家能够繼續給東航增加注資。據東航公告,去年底,東航集團獲得70億元的國家注資,該筆資金尚需證監會批複。 

  對此,不用說,東航與其他的國有上市航空公司一樣,這次虧損可能又要由國家財政注資輸血才能渡過難關。現在看來。以前國家對上市國有航空公司的政策扶持與財政幫助,最後結果也只能是打了水漂。但更加重要的是,如果再次由國家財政重新注資,結果又會怎樣?可以說,就目前情況來看,答案仍然是讓人擔心的。 

  其實,從上述報道中可以了解,對虧損東航馬總經理總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兼并重組所承擔的利息過多,二是東航在上海的市場份額不够。其中,既沒有涉及因燃油套保而虧損的63億多元,也沒有說明上海市場份額之所以不足的緣由。但人們對此仍然可以大致作出這樣的推想:即由於兼并重組大多是來自行政指令,而市場份額可能也是源於行政安排。所以馬總經理也許想說的是,造成東航巨虧的主要原因不是公司經營管理方面的過錯。而這,或許同樣是馬總經理敢於在公開場合要求國家注資的膽氣所在。 

  不過如果站在社會公衆的立場看,東航以及其他國有航空公司要求、或已經獲得國家注資的理由似乎既不充分,也不合理。因為,國有航空公司在過去多年的時間裡不僅享有國內航綫上的政策“優惠”、上市融資,還能在虧損時屢屢得到財政注資救急,然而卻沒有提出自己經營管理上的具體扭虧思路和計劃。可以說,這在走向市場經濟、講究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今天,顯然既說不過去,也是一種對國有資產管理缺乏責任的表現。因為其中的道理也簡單,如果按東航馬總經理的上述說法,倘若日後東航、或其他國有航空公司如再次出現虧損(現在看來完全可能),那也只能同樣依靠財政注資?倘果真如此的話,那虧損的國有航空公司不是成了“無底洞”,而與此同時,國有資產的主人——全體國民,豈不成了標准的“冤大頭”了! 

  顯而易見應該是,如果沒有監管制度機制的切實改進、沒有相關航空公司內部治理的進步與完善,不能將國有航空公司置於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之中,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財政注資,不但全體國民不會同意,并且相關的國有航空公司也會是一個個依賴國家注資的“無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