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秋風:中國真的有慈善事業嗎?

http://www.CRNTT.com   2009-04-28 10:22:33  


“2009中國慈善排行榜”昨天在京發布。記者胡雪柏攝
  中評社北京4月28日訊/廣東南方新聞網今天登載北京學者秋風的文章“慈善榜為何引來越來越多的爭議”,文章說,中國的慈善事業偏離常軌,在那些最為宏大的官方捐贈場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捐贈的數額,慈善排行榜的排行標準也是金錢數字,仿佛誰捐款最多,誰就最有善心;這樣過多關注金錢的慈善活動,把慈善變成了富人的特權,或者說,把慈善變成了有錢人的施舍。 全文如下: 

  2009年中國慈善排行榜公布了。一如既往,這個榜單引發的更多是爭議而不是輿論對上榜者的敬意。從榜單這種形式,到“捐贈不兌現企業名單”因故未公布背後所體現出的捐款人與受捐組織之間的複雜關係,讓人不能不產生一個疑問:中國真的有慈善事業嗎? 

  孟子早就說過,“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而“惻隱之心,仁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人人內心深處有一種良知良能,一種關愛他人的衝動,尤其是看到他人遭受貧困、疾病或其他災難之時。而且,這種關愛並不以獲得回報為前提。因此,任何一個正常社會都會廣泛存在慈善活動。中國古代與今日社會也不例外。 

  據此,任何人都有條件從事慈善活動,因為慈善只是良知良能的發動,它驅動人付出部分生命,具體地表現為時間的投入、體力的投入,與自己關愛的對象相處,直接幫助他們。慈善的一大特征乃是親身性。比如,台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從事慈善性醫療服務,初始形態即是組織來自各大醫院、私人診所的醫師、藥劑師、護理人員,向其所針對的人群直接提供醫療服務。 

  當然,當人們參與慈善事業的時候,也會拿金錢投入,但金錢投入對慈善事業來說畢竟只是附帶性的。比金錢更重要的是慈善參與者所具有之企業家精神與組織能力。在一個正常社會,大體可以推定,有錢人身上的企業家精神更強烈,更有創新精神,也有較高的組織管理技巧。這些精神、技巧用之於慈善事業,也可大大提高慈善事業的組織化程度與服務效率。有錢人對於慈善事業的真正貢獻,並非他的金錢,而是他的知識與技藝,而這兩者的發揮作用,自然有賴於有錢人的親身參與。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