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38歲三輪車夫 直升復旦博士生

http://www.CRNTT.com   2009-04-30 10:13:28  


 
  2007年,妻子生病,為掙更多的錢,蔡偉開始蹬三輪,“多的時候一天能掙30來塊,比擺攤強,看書的時間卻越來越少”,他寫信給北大的年輕學者董珊說。董珊把這事告訴了自己的老師劉釗教授,恰好複旦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要與中華書局、湖南省博物館聯合編纂《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在和裘先生商量後,中心決定臨時聘請蔡偉。 

  去年9月,蔡偉來到上海。今年,在裘先生的推薦下,已38歲的他,又獲得了考博的機會。

微調科目,給他完整學術訓練 

  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顧雲深說,蔡偉入學後,必須先完成本科及碩士階段的學業,再修讀博士。考慮到他的特殊情況,學校將在科目上做一些微調,比如可以免修英語,改修日語,一是蔡偉從頭學起來容易些,二是日本也有同類研究,今後有益於他閱讀國際學術報告。“複旦招收蔡偉,是出於對人才的愛惜,應該對他負責,給予他規範、完整的學術訓練。” 

  “與科班出身的研究者相比,他的知識結構較偏。”劉釗教授告訴記者,“比如語言學、歷史學、考古學的知識,都有所欠缺,需要惡補。”對此,裘先生也有同感,由於條件所限,蔡偉主要看前人的研究,比如乾嘉學派王念孫、王引之的東西。“王氏父子當然了得,但如果完全跟著他們走,也超不過他們。把蔡偉招進來後,要對他加以訓練,讓他做一些實際的工作,多看一點文獻。我們還要提醒他注意自己的不足,例如外語。儘管出土文獻和古文字都是中國古代的東西,但目前已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問,要引用別人的成果,和別人交流,都需要外語。”裘先生說。 

  對未來,蔡偉自己並無太多打算,他妻兒仍在錦州,妻子送報謀生。來上海時,除了生活必需品,蔡偉就帶了一個大箱子,里面是他多年積攢的書。有一個安靜的環境讀書與交流,蔡偉已很滿意、感激。 

  “這麼多年,蔡偉做這個事情,不為名、不為利,就是想把古書念懂,就像猜謎,猜出來了,把問題解開了,就覺得有意義。你問他搞這個東西為了什麼,對社會有沒有貢獻?他恐怕回答不上來。話說回來,如果一個社會,能夠允許蔡偉這樣的人存在,並能提供一個環境,讓他有能力往感興趣的方向去發展,這對基礎學科和社會文化都有極大的好處。”裘錫圭先生對記者說。 

  在蔡偉手抄的《爾雅》上,扉頁上寫著:“積微言細,自就鴻文”。這是蔡偉21歲時的自勉,意思是從細微處積累,努力奮進,最終取得大成就———對這句有點野心和志向的話,38歲的蔡偉非常不好意思,他說做學問,自己尚在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言的“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條走了近二十年的學問之路,永無止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