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日本文獻看南京大屠殺

http://www.CRNTT.com   2009-05-11 10:47:18  


《“南京大屠殺”之謎》,鈴木明著,日本第一部否定南京大屠殺的著作。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訊/“近三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年來,隨著一些重要史料重見天日,完全否定日軍暴行已日益困難,日本有些人不得不作出戰略調整,將一些較“次要”的罪行推出任斬,但對關鍵的、具有標志意義的“大屠殺”則仍絕口否認,半步不讓”,南方新聞網日前登載的程兆奇文章“從日本文獻看南京大屠殺”如是說,全文如下: 

一、南京周圍曾有大量日軍屠殺的尸體 

  近三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年來,隨著一些重要史料重見天日,完全否定日軍暴行已日益困難,日本有些人不得不作出戰略調整,將一些較“次要”的罪行推出任斬,但對關鍵的、具有標志意義的“大屠殺”則仍絕口否認,半步不讓。 

  “虛構派”大井滿的態度就是這種丟卒保車例子的典型。他在《編造出來的南京大屠殺》中說:“當然,我幷不是說日本軍完全沒有不法行爲。七萬人的軍隊什麼都不發生,沒有這樣的道理,這是誰都會認為的常識。大西參謀給强奸兵重重的耳光,幷抓至憲兵隊,這樣的事無疑在各個地方都有。” 

  而在日本右翼刊物《諸君!》的問卷調查中,他在第一項被殺人數的選擇答案中填了“無限地接近于0”。 

  南京的被殺屍體最終通過掩埋、焚燒、棄於江中等途徑清除幹淨,但在相當一段時間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這是否認南京屠殺的最大障礙,也是虛構派著意“辯駁”的一個關鍵。 

  松井石根的專任副官角良晴少佐,晚年撰文《支那事變最初六個月間的戰鬥》談到日軍的大規模屠殺。因爲角氏的特殊身份,他的回憶一經披露,立即引起了爭議。其中最大的爭點是“下關附近的十二三萬屍體”。據角良晴說,造成這些死者的真凶是第六師團,而下達屠殺令的是上海派遣軍參謀部第二課參謀長勇中佐,長勇下達命令時他也在場。 

  對此,虛構派、中間派一致質疑。《南京戰史》認爲角良晴的回憶“多有矛盾,缺乏信憑性”。《南京戰史資料集》所附“戰史研究筆記”也認為:“角氏的誤解、偏見、記憶失誤不勝枚舉。”然而,角良晴所說幷非孤證。 

  松井石根12月20日的日記就有一條證明: 

  朝10點出發,視察挹江門附近的下關,此附近仍是狼籍之迹,尸體等仍盡其遺弃,今後必須清理。 

  第十軍參謀山崎正男少佐在12月17日的日記中有這樣的記載: 

  祝賀會解散後,由堂之脅少佐引領到市內參觀……到了揚子江邊的中山碼頭。揚子江在這附近河幅較窄。其中有七八隻海軍驅逐艦下碇于此。河岸遺棄有無數死屍,被浸於水中。所謂“死尸累累”也有不同程度,這個揚子江邊才真是死尸累累,如果將之放在平地上,真的可以成為所謂“屍體山”。但看到的尸體已經不知多少回,所以已不再有一點吃驚。晚飯也滿不在乎的吧嗒嘴……“中山碼頭”一帶,與角良晴所說正是同地。 

  支那方面艦隊司令部軍醫長泰山弘道海軍軍醫大佐12月16日坐水上飛機到南京,下午兩點,他與艦隊機關長、主計長等一行去戰地“參觀”,他在當日日記中記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