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信任連結 兩岸國際三贏

http://www.CRNTT.com   2009-05-19 12:05:21  


馬上台,兩岸之間已簽了九個協議和一個聲明。
  中評社香港5月19日訊/ 台灣政大國際事務學院院長李英明今天在《聯合報》登出文章“信任連結,兩岸國際三贏”。文章内容如下:
  
  兩岸猿聲啼不住,千舟已過一些山。馬英九就職一週年,兩岸之間迄今已簽了九個協議和一個聲明;除了將兩岸推進大三通階段外,還處理了一些積壓已久的事務性議題,為兩岸之間開始積累了一些信任,從而引發了更多的期待或爭議甚至是焦慮。

           開放進程 不能太過美化

  兩岸關係與全球化/國際關係糾葛在一起,從戰略的一般常理看,我們必須創造和中國大陸暨國際關係三贏的局面。而所謂國際關係,應該是指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的核心地區和“國家”,特別是美國,以及我們週邊的經濟體,特別是東協。一方面讓兩岸關係的進展,成為我們進一步和經濟全球化聯結的籌碼,而另一方面,也讓和經濟全球化的聯結,成為我們進一步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籌碼。這其中的關鍵,涉及到對兩岸服務、貿易投資、人才限制的解除,讓台灣內部產業和經濟與全球供需網絡及中國大陸市場緊密連結;當然,我們仍然必須保留對大陸採行“反傾銷措施”的權利,並且積極輔導較不具競爭力的產業提升技術和轉型,不能過度美化對大陸和全球的經濟自由化進程。

           ECFA 恐觸敏感神經

  與上述進程相關連的最重要工程,當然是ECFA的推動。而這可能會牽動朝野間政治立場的敏感神經,因此會有一些變數。推動ECFA,除了涉及和中國大陸的經濟自由化和正常化外,還具有和我們周邊經濟體以及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核心地區,特別是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戰略目標。但由於ECFA的推動是個複雜工程,在WTO規範下,我們企圖能“早期收穫”的議題和項目,是否可以優先設法和中國大陸先行協商;並以此為基礎,與大陸談判爭取形成“樂見”兩岸雙方根據WTO會員身分,和其他會員或經濟體簽定自由貿易協定的認知或共識。

  至於擴展國際空間方面,雖然我們今年已經可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衛大會,但國際空間層次複雜,屬性殊異,並且牽扯各種國際權力的角逐;因此,我們必須把每個欲參與的對象,都當成個案,而不能以通案視之。台灣不同黨派和人士對於擴大國際空間有不同想像,從而會有多種不同的想像組合;以目前國際現實來看,WTO、亞太經合會、亞銀等的參與方式,當然是可以參照;但是最有可能的也僅適用於一些功能性的國際組織,至於其他涉及到軍事安全或敏感“主權”問題的組織,恐怕都不是那麼容易。

  兩岸之間能夠以“九二共識”對焦,推動一些事務性議題的協商和簽署協議,這對於建構兩岸和平穩定架構,當然有所助益;不過,兩岸和平穩定架構的建構,必須觸及政治談判,可能挑起我們內部不同立場的政治敏感神經,須要更具耐心和智慧的溝通和協商,我們內部有穩定的相互理解甚至共識,是建構兩岸和平穩定架構的先決條件。

           兩岸平穩 先求內部共識

  兩岸間的關係發展是漸進,是躍進,或是會重新停頓,都是無法逆料的;因此,最重要的是建立能持續理性溝通的機制,避免因變數而耗損信任或甚至擦槍走火。另一方面,當我們在努力建構兩岸和平穩定架構的同時,不要忘了強化和美國的雙邊關係;我們必須讓美國確切認知,我們不會想改變兩岸的現狀。最後,要建構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和強化與美國的關係,必須植基於我們內部的民主的鞏固和深化;更加深化的民主化才能支撐穩定的兩岸和國際關係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