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高考 最該關注還是確保公平

http://www.CRNTT.com   2009-06-07 11:00:49  


高考的公平性受到高度關注
  中評社北京6月7日訊/《新京報》今天發表社論,強調“高考最該關注的還是如何確保公平”。文章内容如下: 
 
  2009年普通高考今天開始。和往年一樣,今年的高考同樣牽動了政府、社會、每一位考生家長的心。顯然,對應試學生而言,高考并非只是卷面上的問號、選擇題與填空題,因為從准備高考到最後塵埃落定,與考生同樣需要過考的,還有社會與家長對高考抱持著怎樣的態度和心理,以及政府部門的管理能力和對高考制度的把握。 

  今年有1020萬考生參加高考。與此對應的,是經久未衰的“全民關注高考”。考場外目光焦灼的父母自不必言,為了盡心盡力,有許多家長提前請假,在考場周圍租住陪考;為了給考生營造良好的考試環境,各地政府部門也都出台了照顧考生的政策。比如,北京交管部門推出高考期間九項措施,包括6月8日接送考生車輛不受尾號限行限制。 

  過去一段時間,高考成了媒體報道的熱點之一。人們注意到,關心高考、呵護考生,已成一種時尚。與此同時,“高考經濟”也紛至沓來。高考房、高考餐,有的家長購買醫療設備給考生吸氧……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各地還制定了高考期間甲型H1N1流感應急處置預案,在考點配備口罩,出現疑似病人啓用備用考場,一旦出現疫情將得到科學有效處置。 

  凡此種種,可謂無微不至,它們無一例外地顯示社會對高考的重視與關切。這也是一個社會應有之風範。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種尚待完善的人才選拔機制,許多人更關心的仍是高考的制度環境和考試公平的建設。 

  一方面,隨著社會的開放,有不少年輕人選擇放棄高考,直接走入社會,打拼人生。但是,這樣心甘情願放棄高考的人畢竟是少數。許多人放棄高考則是由於家庭貧窮或其他原因。說到由於貧窮而放棄高考,這種現象多發生在農村考生中。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尤其是迫於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天之驕子”之風光不再、好工作難找,許多農村學生上高中只為拿畢業證,以便外出打工。此外,一個公開的秘密是,一些學校迫於升學率的比拼壓力,召集部分升學無望的考生做思想工作,勸其棄考。 

  顯而易見,這兩種壓力,無論是家境貧寒還是學校勢利,都使一些考生失去了叩開大學校門的機會。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另一方面,對那些有緣參加高考的學生而言,也可能由於種種人為因素受到挫折,而這種人為因素主要體現為權力的暗箱操作。不久前,有媒體就披露了浙江紹興一中高考航模加分的怪現象:在紹興一中2009年提出航模高考加分申請的19名考生中,13名是當地各級領導幹部的子女,其餘6名是教師子弟。不僅是紹興一地,浙江寧波、溫州等地也有學生從未參加過航模類比賽,也缺乏相應的能力與特長,卻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的消息。(新華社6月6日電)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當所有考生不得不為了有限的教育資源而熬苦求學時,這種莫名其妙的加分獎勵,實則是對他者權利的公然剝奪,是對考試公正的公然踐踏。高考加分制度涉及每一位考生,涉及教育的公平,因此制度的設置和調整都需要經過嚴格的論證,確保每個考生的加分資格真實有效。 

  因此,今日之關注高考,最該關注的其實還是如何確保公平問題。隨著中國社會進一步開放與多元化,年輕人的成才路徑越來越多,許多人對高考的態度也已悄悄發生了變化。事實上,具體到高考本身而言,也遠不如當年,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時那般壯烈。 

  如今,不管是報考人數還是錄取率,都有大幅度提高,2009年的錄取率將近62%。在此意義上,對高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之以平常心。然而,對一些破壞高考公平公正之現象,從政府到社會都應該睜大眼睛。因為它們對考生的幹擾,并不亞於考場之外聲聲刺耳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