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全球滯脹逼近 中國如何未雨綢繆

http://www.CRNTT.com   2009-06-10 10:12:34  


全球滯脹的威脅逼近,中國如何防止被沿燒?
  中評社北京6月10日訊/初夏6月的頭幾個交易日,全球金融市場激情飛揚,尤其是原油價格迅速衝破每桶70美元的現實,使得下半年或者2010年可能就將迎來全面滯脹的擔憂不再是無稽之談。實際上,CRB指數近三個月的累積漲幅已經接近15%,為去年11月份以來的相對高點,以目前黃金、銅鋁以及農產品等大宗商品的可觀升幅,全球性通脹恐將迅速取代前幾個月經濟學家還在擔憂的深幅通縮。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人保資產研究部客座研究員倪金節文章表示,本輪的商品價格大反彈,其主導因素是金融需求的快速迸發和部分商品供給的趨緊,而與實體經濟是否複蘇幾乎沒有任何關系。所以,目前商品市場繼續走強的相關條件,短期內難以改變。因為複蘇大局未定,誰也沒有膽量在這個時候就開始大量回籠貨幣,而讓經濟複蘇的趨勢無法持續。當然,如果三季度商品市場的上漲速度超過了普遍預期,并進而使得全球通脹形勢逐漸失控,那麼美聯儲和歐洲央行最快可能在今年年底考慮回收流動性。

  實際上,從4月初開始,美國的長期利率已開始急升,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市場的通脹預期已經形成。雖然根據歷史經驗來看,通脹多是發生在宏觀經濟的上升周期,“高通脹、高增長”較為常見,但現在投資者更擔憂的是,美國經濟會否出現滯脹,從而使得世界經濟最終也難逃滯脹的厄運。

  更令人不安的是,歷史經驗證明,美聯儲從來就沒有及時回收過流動性。2001年到2004年的低利率環境,催生出了房地產市場、商品市場等多個泡沫,而等到2004年6月格林斯潘意識到了非理性繁榮,開始回收貨幣時,連續17次升息絲毫未能控制住泡沫的膨脹,相反卻成為刺破泡沫的元凶。現在又是一個低利率的時代,各大央行能够及時回收流動性,既保證不通脹,又力保經濟複蘇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央行的“慢半拍”也是下一輪出現通脹的一大誘因。

  文章認為,當此之際,審時度勢,相機抉擇,盡可能掌控住這些極度過剩的資金流動性,避免下一輪大泡泡吹起來的速度和強度都遠超上一輪(2001到2008年)泡沫周期,是全球貨幣政策的掌舵者們最緊迫的任務。但我們不能奢望伯南克、特裡謝們能够在第一時間既控制住流動性,同時保證世界經濟的安全複蘇。

  有鑒於此,雖然中國經濟出現增速“停滯”和負增長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中國未來的通脹壓力還是存在的,當前在自身通脹和外部滯脹威脅尚未出現之際,未雨綢繆做好政策應對就顯得十分迫切。現在宏觀政策的著力點,應該首先確保經濟下滑趨勢結束,并努力控制住物價的上升態勢,實現合理的經濟增長和穩定的物價水平。要達到這樣的調控目標,單一經濟政策難負其重,而需要構造“多管齊下”的宏觀政策體系。

  文章指出,為了確保增長的可持續,必須盡一切努力保證消費的穩定增長,痛下決心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增加中產階層和農民階層的收入,同時加大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目前,刺激國內消費的政策力度遠遠不够,改革的意願也與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中央對當前的形勢非常清醒,把應對危機作為深化改革的契機,於5月19日發布了《關於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對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作出了具體部署。應該說,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許多改革相對更容易推行,我們應該抓住這樣的機會。

  對政府和貨幣當局而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必須“相機抉擇”,在全球通脹成形之初就及時將國內的貨幣環境回歸正常化。中國現在的形勢是,在房地產市場還未能有足够的調整之際,資產價格型通脹已然出現。滬深股市在半年內上漲60%以上,一綫城市的房價微降數月後再次轉升,很多樓盤已超過歷史最高價。這些都足以說明貨幣擴張的政策效力已經顯現,在實體經濟投資機會不多的情況下,過剩資金輾轉於國內的資產市場成為必然選擇。而一旦股市、房市等泡沫再次破滅,對經濟而言是一場災難,對百姓來說是極大的傷害。

  對石油企業,特別是上游石油企業而言,油價高漲將顯著增加企業的銷售額和利潤,刺激石油企業進一步加大勘探開發力度,提高產量。但是,不可忽視的是,通貨膨脹也必然增加企業生產和銷售成本,給資金管理帶來困難。因此,上游石油企業有必要預判形勢,提前采辦各種生產資料,并加強資金管理,在商品期貨市場適時地進行套期保值的交易,以有效控制住產品的成本,進而確保物價形勢不至於完全受制於大宗商品市場價格的漲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