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讓出口退稅政策回歸本源

http://www.CRNTT.com   2009-06-11 11:10:04  


 
  更為關鍵的是,持續的出口退稅上調不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目前中國實行的是針對不同產品的“差別退稅”,而基於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往往處於產業低端的產品獲得的補貼幅度更大。在此次出口退稅率上調中,正是考慮到金融危機中農民工就業和社會穩定因素,對附加價值偏低的同質化產品出口退稅率給與了提高。事實上,轉變外貿結構增長方式的長遠政策目標由來已久,而近期頻頻上調出口退稅率的結果卻與之有所背離。上調出口退稅率在實現保增長政策目標的同時,卻付出了產業結構隨之而轉型遲滯、甚至是進一步惡化的代價。

  文章認為,產業結構轉型遲緩恰恰是全球金融危機帶給中國最大的挑戰。如果把海外金融危機視為一次系統性風險,那麼危機雖然衝擊到了產業的穩定性,但同時也能够加快實現產業內的優勝劣汰,是為市場自發調整的作用機理。相關政策固然要緩解衝擊,但不宜因此而人為延緩產業升級的步伐。以此觀之,已經被用到極致的出口退稅政策實為無法承受之重,更因其把珍貴的財政資金補貼給海外客商而難逃爭議。在出口退稅率接連上調的過程中,有關部門期望通過稅收杠杆擴大出口的政策意圖非常明確。出口退稅作為一項本應屬於中性的貿易政策,卻承載著過多的調控政策目標。從歷史情況看,出口退稅政策更是曾經肩負了多項使命,包括優化產業結構、穩定匯率、調整貨幣政策、增加財政收入等等,在實際操作中這些目標之間卻往往會彼此掣肘、相互制約,最終阻礙了政策目標的實現。就以此輪上調出口稅率政策為例,在其立足於刺激短期出口目標的同時,卻難免忽略了出口結構優化的長遠目標。

  文章指出,要重新定位出口退稅政策,讓其還原本來面目。出口退稅的本質就是要通過退還出口貨物在國內已納稅款來平衡國內產品的稅收負擔,使本國產品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國際市場,避免重複征稅的問題而已。其本源的政策含義根本無關各式的調控意圖,讓出口退稅政策回歸本源,是為對出口市場自我淘汰機制最大的尊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