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需有國際戰略視野

http://www.CRNTT.com   2009-06-16 10:22:27  


 
  第三,理性對待海外并購。 

  文章指出,中國企業在今年開始的海外并購浪潮,被大部分媒體、市場人士認為是聰明的“抄底”選擇。但價格固然是當前海外并購的一個重要因素,企業進行并購決策時,應有更多其他層面的理性考慮。最近,四川騰中重工收購悍馬傳言和中國鋁業公司注資澳大利亞力拓集團受挫的消息,使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被推至風口浪尖。可以說,中國企業現在面臨一個重大的發展戰略機遇期,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個很好的機遇,可以促進企業的升級轉型。但是,我們除了有海外并購的積極性之外,還需要一種理性。 

  并購行為最大的風險在於并購之後的整合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教訓,很多企業在并購的時候很快樂,但整合之時卻又很痛苦。如果多一點理性,能好好審視一下并購目標,有針對性地做好并購方案,我們就會在并購中更加主動;要全面評估自己的調整能力,評估和了解某項投資或收購與企業自身增長相比是否更可取;對於任何一家想要進行海外并購的企業,不論是為了獲得少數股權還是為了獲得控股權,該企業都應當審慎分析,認真權衡這一投資或收購的戰略及財務收益,是否大於該交易的潛在風險。 

  第四,高度警惕“金融鴉片”的侵害。 

  文章分析,對一些中國企業來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帶來的最直接的衝擊不是需求萎縮,而是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上出現了巨額損失。由於這些衍生品表面上看上去“很美”,購買了以後,能讓企業避險,實現保值和增值,而實際上,一旦購買并交易了,這些金融衍生品就像鴉片一樣侵蝕著中國企業的肌體,因此,被稱為“金融鴉片”。2008年初,國航、東航、深南電等企業與高盛、瑞信、德意志銀行等簽署了多份期權合約,以對衝燃油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但在與國際投行的博弈中均告失敗。東航衍生品虧損高達62億元,幾乎是其2008年全部的利潤。在這之前還有中信泰富因為與國際投行對賭澳元匯率,巨虧近150億元。 

  公開交易資料顯示,凡受損企業交易皆是企業和國際投行之間進行的場外交易。場內市場與場外市場最大的區別在於,場內市場是有標准的合約并被監管,而場外交易往往只是交易雙方私下的協定,多數中國企業只是拿金融業務當作副業,對衍生產品領域很陌生,對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性、複雜性和風險性認識不足。一旦入局,便會被熟悉游戲規則的國際投行掌握主動權。所以,中國企業尤其是進行海外投資的企業,應從戰略視角看待每一筆投資。使用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不懂的堅決不做,更不能用衍生品期權展期。即使要采取封頂和兜底的期權,也一定要通過投行之間競價來保護自己。對部分企業行為存在從套期保值演化到惡性投機的,監管部門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進行監管,即除要求批准一定持倉量,只批准那些符合套保會計處理要求的衍生品。 

  第五,鼓勵企業多用人民幣進行海外投資。 

  文章表示,依據商務部近日公布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國內企業赴境外投資,其經濟技術可行性由企業自行負責,其中,中方投資額1億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資,由商務部負責核准;中方投資額1000萬美元以上1億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資,由省級商務主管部門負責核准。在世界經濟形勢進一步趨於惡化的情況下,國內企業赴境外投資的安全性的確值得擔憂,尤其是那些以抄底心態進行的境外股權投資。但作為長期趨勢,全球化的前景依舊光明。 

  在企業海外投資時,如果采用人民幣作為海外投資結算貨幣,不但不影響以投資促出口的功能,還有利於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從長計議,中國在取得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地位後,注定要逐步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進口國。如果海外投資主動權較多掌握在自己手中,率先突破人民幣國際化,由此鼓勵對華出口國選擇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或投資貨幣,到那時,中國人民幣就可以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企業也將從中獲取更大的利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