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本輪經濟收縮期 會持續多久

http://www.CRNTT.com   2009-06-17 11:13:14  


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收縮階段
  中評社北京6月17日訊/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運行已經形成了3個周期。最近一輪經濟周期的波峰年是2007年。從2008年開始,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收縮階段。人民日報發表首都經貿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連城文章分析,本輪經濟周期的收縮期會持續多久?怎樣從經濟周期運行規律的角度把握未來宏觀經濟走勢,并相應進行宏觀調控?
 
    不同經濟體制下經濟周期形成的原因和機制

  文章指出,形成經濟周期的直接原因是總需求與總供給不一致。無論是資本主義經濟,還是社會主義經濟,經濟的周期性波動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不同經濟體制下,經濟周期的制度原因和形成機制是不同的。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存在這樣一種力量和機制,它能够自動把經濟推向擴張階段,并最終導致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即呈現出總需求膨脹的過熱狀態,也就是產出不足。產出不足的出現意味著資源已被過度利用,也意味著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出現失衡。當經濟的高速增長受到資源約束而不能持續下去時,過熱的經濟就會進入收縮階段。經濟收縮實際上是對經濟總量和結構的一種調整。當經濟通過收縮完成調整後,這種力量和機制又會很快把經濟重新推向擴張階段,導致新一輪的需求膨脹和經濟過熱。如此循環不已,就形成了計劃經濟條件下以需求膨脹為特征的經濟周期。

  計劃經濟中存在的能够把經濟推向過熱狀態的力量,源於傳統公有制條件下企業的軟預算約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傳統公有制企業占據絕對統治地位。它們在各級政府的“父愛主義”保護下,具有軟預算約束的特點,其中尤以國有企業最為嚴重。在軟預算約束下,由於企業用於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一切支出都不取決於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貨幣存量,因此企業中普遍存在著強烈的投資驅動和消費驅動。這勢必會把社會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推向膨脹狀態,最終導致總需求膨脹或總供給短缺,使計劃經濟表現為短缺經濟。

  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存在著一種不同的力量和機制,不僅可以把經濟推向經濟擴張和需求膨脹,并且每隔一段時間又會把經濟推進到收縮階段,并最終導致總需求小於總供給即有效需求不足的狀態,也就是產出過剩。產出過剩的出現意味著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從而經濟運行呈現“冷”的狀態。這種力量源自企業硬預算約束。無論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還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其中的企業都具有硬預算約束的特點。這意味著企業不存在超出其預算能力的擴張驅動,因為它們必須自負盈虧,即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用自己的收入抵償用於需求方面的一切支出并取得利潤。企業對利潤的追求,一方面會把經濟推進到擴張階段,甚至在需求過旺的狀態下還會把經濟推向過熱;另一方面,由於國民收入中利潤和工資是此消彼長的,企業對利潤的追求必然會把居民的消費限制在一個相對狹小的範圍之內,從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導致經濟中出現消費需求不足。這是市場經濟制度的本質特征和固有機制。在這種力量和機制的作用下,消費需求相對不足是常態。投資需求是由消費需求派生出來的引致需求,因而消費需求不足必然會導致投資需求不足,并最終導致總需求不足或生產過剩,從而把經濟推向收縮階段。只有在經過收縮階段的充分調整和能量積蓄以後,經濟才有可能重新進入擴張階段。這裡所說的能量積蓄,是指居民購買力的提高即有效消費需求的增加。在經濟蕭條時期,居民購買力的提高既依賴於收入的增加,更依賴於物價水平的下降。伴隨社會購買力和有效需求的增加,企業追求利潤的本能和市場經濟固有的機制又會把經濟推進到擴張階段,直至出現新一輪的有效需求不足。如此循環不已,就形成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以需求不足為特征的經濟周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