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海外大併購 邁向“中國夢”

http://www.CRNTT.com   2009-07-25 13:25:49  


海外併購不可能沒有風險,關鍵是如何吸取教訓盡量降低風險。
  中評社香港7月25日訊/以海外石油大併購為信號,開啟了中國“走出去時代”,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加快,海外收購成為大勢所趨。中國企業普遍將投資目標鎖定在了股權、自然資源,以及核心技術這三方面。海外大併購滿路荊棘,卻是“中國夢”的必經之路。資深評論員陳群今天在《文匯報》登出文章,認爲“海外大併購邁向‘中國夢’”。文章内容如下: 

  在全球經濟危機大風暴中,積蓄30年經濟實力的中國,悄然進行著前所未有的海外大併購行動。截至2008年底,我國三大石油企業海外業務已經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擁有海外油氣項目100多個。自去年底以來,中石油與中石化的重大海外收購項目共4個,涉及金額已逾160億美元。筆者以為,以海外石油大併購為信號,中國開啟了“走出去時代”,正以和平發展的姿態邁向“中國夢”。

            資本換資源

  2003年,中國政府提出鼓勵企業“走出去”的口號後,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活動不斷升溫,併購金額也不斷刷新紀錄。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資產迅速貶值,很多中資機構都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遇。今年以來,中國石油公司在全球石油資產重新配置中已佔得先機。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研究員張映紅認為,“金融危機導致全球油氣公司優勝劣汰,最耀眼的是國家石油公司成為弄潮者,而中國公司在國家石油公司中的表現又尤為突出。”資料顯示,今年5月14日之前全球共有14項國家對國家的石油交易,涉及貸款換石油465億美元,其中中國佔450億美元,日本為15億美元。另有22項BTG投資111億美元,其中俄羅斯、中國、哥倫比亞,伊朗跨境收購96.6億美元。2009年以來,中鋁、五礦先後注資或收購澳洲兩家礦業公司,中俄達成250億美元“石油換貸款”協議。多家央企集體出海購買原油、鐵礦石、鋁、鉛鋅礦等大宗原材料。有媒體指出,一波接一波的中國國企抄底世界大宗商品的浪潮正在形成,中國大併購正在“改變全球資源版圖”。

  筆者以為,“資本換資源”已成為中國和平發展的一種模式。回顧西方第二現代化的發家史,無一不是伴隨著鐵血和掠奪,從大不列顛對印度的統治,到以鴉片戰爭敲開中國大門;從中日甲午海戰威逼大清簽訂屈辱條約,到當今多次海灣戰爭……武力征服成為資本發家史的定律。但中國崛起確立了“資本換資源”的和平發展模式,與當年資本主義“以鐵血掠資源”根本不同,樹立起21世紀大國崛起的新榜樣。

  但是,也有媒體用“錢多人傻”四字形容中國大併購行動,值得關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