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宏觀經濟V形反轉尚待驗證

http://www.CRNTT.com   2009-07-29 14:17:38  


中國大陸經濟實現V型反彈了嗎?
  中評社北京7月29日訊/最近,對於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和未來宏觀經濟政策的走向,各界有很多討論。中央力主把困難估計得更足一些,把政策考慮得更充分一些,也強調了半年多來積極寬鬆政策的連續性。這意味著,即便出現微調,其力度也較此前預期的微弱。

  對經濟形勢樂觀的人認為,鑒於二季度經濟增長明顯加快,進一步證實了去年底的底部特征,因而經濟已經進入企穩回升通道。

  東方早報刊登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博士傅勇文章認為,這種樂觀觀點有幾點值得推敲。其一,正在展開的V形反轉只是政府支出的結果,其背後是非政府部門的U形復甦。西部和中部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的增速明顯快於東部,表明了政府項目在經濟復甦中的主導作用,而非政府部門只能以更慢的速度恢復。結果,企業盈利的改善也明顯滯後於宏觀數據。

  出口、私人投資和家庭消費環比均有好轉,但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只能緩慢增長。理論上,只要政府擴張支出足夠有力,經濟復甦就會加快。政策面一再強調,經濟回升的基礎尚不牢固,其潛台詞是,政府超常規支出這個拐杖還不能拋開,否則經濟將再陷疲軟。

  其二,宏觀指標的V形反轉,尚未得到微觀盈利的同步驗證。經濟快速擴張並沒有化作企業業績的同幅度回升。以投資為主的刺激政策,在中國具有難以想象的可持續性。只要保增長導向不變,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將不會減退。但眾多經驗研究顯示,政府主導的投資收益率較低,並會帶來產能過剩等問題,這將制約下半年企業利潤率的整體提升。公司盈利的全面改善或要等到2010年。

  其三,中期通脹壓力微弱。央行發布的6月份企業商品價格指數(CGPI)降至92,續創1999年公布此項數據以來的新低,但環比微升0.1%。CGPI通常領先CPI 6個月。因而,經濟快速復甦只是在向潛在產出水平接近,尚不會很快帶來通脹壓力。

  全球可能出現一輪長期溫和通脹周期。美國出現明顯通脹的可能性不大,受失業率高企和經濟活動低於潛在水平制約,預計2010年和2011年的核心通脹率分別為0.4%和0.2%。歐洲的物價恢復較快,而日本將會持續經歷通縮。

  文章指出,表面上看,實體經濟正在展開的復甦和資產價格高漲是一致的。但如果我們注意到上述宏觀數據和微觀盈利改善的背離,就會認為,當前資產價格上漲中,多少有些非理性繁榮的成分。這其中,與流動性環境顯然不無聯繫。

  中國受金融危機影響巨大,顯然未能脫鈎於美國等主要經濟體,但中國經濟已成功實現相對脫鈎,即經濟率先復甦。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率均有望在8%以上,繼續領跑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蘊藏著巨大需求和增長潛力,國內市場廣闊且有待開發,經濟具有可持續增長的罕見潛力。此外,中國經濟仍處在世界經濟生產率前沿之下,後發優勢仍可持續。

  在此背景下,全球都在做多中國,海外資金將繼續流入香港和內地。這會在信心、資金和預期上,支撐中國股市高估的市盈率,鼓勵投機者追逐高風險的回報率。Bloomberg的數據顯示,從7月中旬開始,中國上市公司總市值規模超過日本股市。

  文章最後說,如果非要從基本面上對資產價格的高企作合理的解釋,那只能寄希望於明年。企業盈利在今年下半年出現大幅全面改善的可能性很小。但隨著全球經濟復甦的明朗化,出口部門有望重回正增長。今年中國有望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但下半年出口還不會有強勁復甦,因為,只有到今年底和明年上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才會陸續恢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