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新型農保 破解“養兒防老”

http://www.CRNTT.com   2009-09-06 11:12:17  


養兒防老的千年習俗,有望在新型醫保的護佑之下改變。
  中評社北京9月6日訊/“千年以來,中國農村的養老方式基本靠家庭解決,農民在年老體弱或喪失勞動能力之後,養老的任務往往落到兒孫身上,正所謂‘養兒防老’。”而“旨在覆蓋全體農民的普惠式養老保險制度終於出台,農村養老方式隨之將發生重大變化。”新華網今天登出張永炳的文章“新農保破解‘養兒防老’”

  國務院日前出台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按照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逐步解決農村居民老有所養問題。2009年試點覆蓋面為全國10%的縣(市、區、旗),以後逐步擴大試點,在全國普遍實施,2020年之前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的全覆蓋。(9月4日新華社) 

  盼星星盼月亮,旨在覆蓋全體農民的普惠式養老保險制度終於出台,農村養老方式隨之將發生重大變化。 

  千年以來,中國農村的養老方式基本靠家庭解決,農民在年老體弱或喪失勞動能力之後,養老的任務往往落到兒孫身上,正所謂“養兒防老”。我國歷史上多個朝代也明確提出“以孝治天下”,“孝”不僅是評價一個人的道德標准,也是政府用於維護社會穩定的社會保障制度。政府不承擔為公民養老的責任,統治者便向農民提出更多的道德要求,希望以孝來解決全社會的養老問題,并把它上升到治國方略的層面。 

  可在當今,“父母在,不遠游”的道德自律和呼聲日漸式微,人口流動日益頻繁,農村青年紛紛進城打工謀生,不能奉孝於年邁的父母身邊,所以目前在農村有大量孤獨的“空巢老人”。再加上現在的農村青年收入低,生兒育女成本高,生活工作壓力大,贍養老人心有餘而力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養兒防老”的傳統已難以維持。另外,隨著我國悄然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農村養老問題逐漸突出。雖然在農村存在著“老農保”,但因其資金僅僅來源於參保者的個人繳費積累、保障水平又低而導致農民參保不積極,實際效果微乎其微。 

  這次國務院推出的新農保試點,其最大的亮點在於政府參與,讓人看到了國家的責任和擔當。從國務院近日出台的指導意見中可以看到,新農保強調了國家對農民老有所養承擔的重要責任,明確要求政府資金投入的比例,這將從根本上改變中央對農村養老零投入的現狀。 

  政府挺身而出,可以有力破解農村“養兒防老”。農民等了幾千年,終於等到靠國家、靠社會養老的一天。在歷史的進程中,隨著制度的完善,農民又向社會公平走近了一步。雖然這只是一次試點,“低水平起步”,但是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全面覆蓋、不斷完善的新農保。更重要的是,農村將因此而縮減與城市的距離,農民將因此而享有更多與市民同等的國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