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高質量服務與蹲踞之禮有何必然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09-09-18 10:43:38  


“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為何偏偏選中蹲踞之禮
  中評社北京9月18日訊/媒體近日報道,將於9月28日正式通車試運營的北京地鐵4號線上,乘務員對提出問題的乘客都是蹲下身子仰頭回答。而據稱這種體現對乘客尊重和安全的“蹲式服務”將是4號線開通後的服務標準之一。《解放日報》今天刊登評論文章“何苦‘蹲踞為禮’”,文章表示,“…任何禮節都得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不能盲目…蹲也好,跪也罷,骨子裡都是對人的尊嚴的漠視…服務,首先要在深挖內涵上下功夫,缺乏誠意的服務,‘蹲’得再漂亮,也是枉然”。文章內容如下:
 
  國人的禮節真是多得不可勝數,從周公制禮樂起始,禮節不僅僅是人的一種美德,而成為一種不可逾越的行為規範,蹲踞禮、拱手禮、刀劍禮、屈膝禮、微笑禮、抱拳禮。以茶為禮、以酒為禮、以花為禮。禮源於俗,俗化為禮。十裡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人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

  對文明古國而言,我們繼承先賢之禮,也是弘揚中華文明之需要,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過: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今天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還得多多倡導新道德、新禮儀,還得“守規範”,“講禮儀”。最近,某市一條地鐵新線將運營,特意舉辦“真誠理解、真情答謝沿線搬遷居民代表試乘活動”,在試乘過程中,乘務人員蹲下身子回答乘客問題的服務方式備受關注。據悉,這種體現對乘客尊重和安全的“蹲式服務”將是這條線開通後的服務標準之一。

  一看到這條消息,筆者便產生懷疑,巍巍中華,泱泱大國,“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何必偏偏選中蹲踞之禮呢?雖說在咱中國人的禮節裡,“跪拜之禮”是最高之禮,那也只有對君主、長輩而行,沒有說到要對“人民大眾”“行三拜九叩之九五大禮”。外國人的禮節是“擁抱”,然這年頭,公共衛生又特引人關注,近日有媒體報道,“法國城市禁止中小學生行接吻禮防流感傳播”,許多中國人認為,咱們的禮節“作揖”,是世界上最文明的禮節,它最大的優勢在於沒有皮膚接觸,不會傳染疾病,也不會聞到難聞的氣味,而且在很遠距離就可表達對人的尊重。

  筆者不叫大家去“作揖”,也不讓大家去“擁抱”,只是提醒大家行禮之前一定要“看看山勢”,“軋軋苗頭”,不能一概迷信那句“禮多人不怪”的老話。到了人多車擠的地鐵車廂裡,“禮多人不怪”,才怪了。任何禮節都得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不能盲目。我贊成“真誠理解,真情答謝”活動,那沒錯,但是,轉念一想,真有誠意何必“蹲”,好好“服務”就是了。現在好像對“蹲”很感興趣,致使“蹲”風日盛,有要求空姐對頭等艙旅客實行“半蹲式溝通服務”的;有要求理髮員統一採用單膝下蹲的;有娛樂場所“總統包廂”為客人蹲而服務的;還有,那對韓國夫婦,在得知幼兒園老師對他們的孩子做了不該做的舉動之後,要求老師下跪……

  蹲也好,跪也罷,骨子裡都是對人的尊嚴的漠視。我們固然需要為顧客提供良好服務,打造公共交通服務文明和塑造城市形象窗口,但是人與人之間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高質量的服務與“下蹲”並沒有必然聯繫。服務,首先要在深挖內涵上下功夫,缺乏誠意的服務,“蹲”得再漂亮,也是枉然。蹲,作為一種身體語言,只有在某種特定寓示平等意義的環境氛圍中才是適宜的,強制性地讓女性扮演一種卑微的伺候人的角色,不符合社會主義公共道德規範和傳統風俗習慣,有什麼必要去“推而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