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日60年:從錯位崛起到分享整合

http://www.CRNTT.com   2009-09-23 11:27:00  


鳩山當選日本新首相,希望可以為改善中日關係做出貢獻。
  中評社香港9月23日訊/“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中日如不走出瑜亮情結,如沒有長期、深入、全面的友好合作,不僅對兩國不利,更會對地區和全球和平穩定繁榮構成衝擊。從戰略高度和長遠眼光認識中日關係,彼此走出歷史迷思、意識形態迷思,學會理解、正視並分享對方的崛起,並共同謀劃未來60年協同、整合並走向一體化的長遠之策,才是兩國、亞洲乃至全球之福。中國已不欠缺這方面的自覺性,新上台的鳩山和民主黨更應該有此決心和信心。”《文匯報》登出張智新的文章“中日60年:從錯位崛起到分享整合”,對中日關係的進行大跨度的回顧與展望。文章内容如下:

  再過幾天,就迎來新中國60周年慶典。60年彈指一揮間,當年那個在冷戰大幕與內戰炮火中橫空出世的共和國,經過一段交織著坎坷與探索、挫折與成長、低沉與輝煌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如今已成長為無可爭議的世界大國。60年中國外交,走過的是一段轟轟烈烈的不平凡歷程,值得回首盤點和前瞻。60年來的中日關係,則是整個中國外交大舞台上當之無愧的重頭戲之一。 

        冷戰大潮中錯過 

  新中國成立於美蘇兩個陣營冷戰漸入佳境之時,不久前那場八年抗戰還讓中國人記憶猶新。百廢待興的新中國為了國家安全而與美國等開始一場持續4年的戰爭時,日本則開始了在美國卵翼下的重建進程,並從這場讓中國付出重大代價的戰爭中收益良多,為後一階段的騰飛蓄積力量。如同中國建國初期外交一邊倒的歷史必然性一樣,日本同樣在外交上一邊倒地跟美國亦步亦趨,儘管這時候其政壇已有如鳩山一郎這樣的政治家發出“獨立外交”第一聲。兩個龐大亞洲近鄰這種無法選擇的“一邊倒”,決定了彼此隨後近在咫尺、形同陌路的“錯過”歷程。 

  由此開始到1972年中日建交的二十多年間,中國在經歷了凱歌行進的頭8年後,很快在“左”的迷途上漸行漸遠。可以說,當中國如癡如醉地沉迷於“大躍進、大運動、大革命”中無法自拔時,戰後的日本悄然實現了經濟上的歷史性騰飛,一躍而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強國。不過,此時的日本儘管不顧美國的臉色毅然與蘇聯建交,並迫不及待地搶先與中國建交,但在冷戰大棋局中,仍擺脫不了“遠東小棋子”和“美國小兄弟”的政治宿命。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經濟實力方面與日本和西方差距正在擴大的中國,此時卻成了冷戰中足以撬動地球的“大槓桿”,成為美蘇兩個陣營都不可忽視甚至爭相拉攏的政治強者。 

  中日間無論是長達23年的錯過,抑或是說來就來的握手建交,冷戰都是其背景和動力,兩國對彼此都沒有足夠的以深層認知為背景的自覺和主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