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甲子前瞻:走向科學發展的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09-09-27 00:19:39  


中國巨變,科學發展引領方向。
  中評社香港9月27日電/中共中央黨校戰略學研究室主任、哲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段培君教授在《中國評論》月刊十月號發表專文《走向科學發展的中國——中國新甲子前瞻》。作者表示:“在新舊甲子轉換之際,人們關心的是,中國新甲子將向何處去?如果用一句話來回答這一問題,那應當是,中國將走向科學發展之路。”而科學發展的中國: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全面發展的中國”,“是民主法治充分發展的中國”,“是構建開放社會、建設精神文明的中國”。文章內容如下:

  今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說法,叫作滿一甲子。在這一甲子,中國經歷了極其不平常的歲月,在曲折和奮鬥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中國人的經濟物質生活水準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新舊甲子轉換之際,人們關心的是,中國新甲子將向何處去?如果用一句話來回答這一問題,那應當是,中國將走向科學發展之路。

  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全面發展的中國

  中國經濟60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其經濟總量在世界名列第三,進出口總量名列第三,可以說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大國。但是,中國還不是經濟強國,因為中國人均收入在世界名列100名以外,經濟發展方式的水準比較低,表現為“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與低效率。中國要成為經濟強國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全面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是中國應對世界金融危機乃至其他經濟危機的治本之策。就當前金融危機而言,它所引發和暴露的正是中國發展方式的某種危機。“三高一低”的發展模式與經濟增長新動力結構的要求,越來越清楚地表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中國是實現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本途徑。

  從更寬的視角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導趨勢。在當代背景下,世界經濟發展日益顯示出其主導機制是創新。需要在這一意義上把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時代內涵,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創新作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機制,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只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才能形成新的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點,才能提高生產率,避免邊際效益的遞減,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經濟發展的出路問題。

  所以,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全面發展是未來中國發展的必然趨勢。它要求經濟增長與經濟結構優化的統一,經濟產出與資源節約的統一,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統一,經濟效率與社會公正的統一。新甲子中國經濟的發展,是追求“以人為本”的發展,追求經濟效率與社會公正的和諧發展,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發展,是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取向的發展,也是在這一取向下把創新作為中國發展戰略核心的發展。這並不是一個主觀理想化的設置,而是中國發展導向下的現實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