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土地財政復活 誰的狂歡誰的噩夢

http://www.CRNTT.com   2009-09-29 11:47:26  


“土地財政”複活了,誰會狂歡?當然是地方政府
  中評社北京9月29日訊/土地財政複活了,不能不讓人五味雜陳。按照業內人士說法,“土地財政”屬於預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財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收入來維持地方財政支出(《第一財經日報》9月28日)。《中國青年報》今天刊登評論員王石川的文章“土地財政複活是誰的狂歡誰的噩夢”,作者表示,“‘土地財政’的複活會讓地方政府依然迷戀高地價的狂歡,同時它對買不起房子的人來說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噩夢…地方政府只是暫時受益,長久下來,這種竭澤而漁的方式會陷入危機”。文章內容如下:

  在一些地方,土地財政早已成為第一財政,僅土地這一項所帶來的收入已超過50%。據《財經》雜誌調查,在許多發達縣、市,由建築業和房地產業創造的稅收,是地方稅收中增幅最大的兩大產業,增幅高達50%至100%。這兩項稅收占到地方稅收的37%以上。

  曾經,不少地方試圖擺脫土地財政。比如上海,去年7月,上海市統計局在新聞發布會上稱,2007年上海證券業和房地產業占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9%,而2008年上半年上海證券業的增長貢獻率為零,房地產業的增長貢獻率為負數,導致GDP少增加0.4個百分點。樓市對GDP增長貢獻為負,該消息一出,備受輿論激賞,人們認為這有利於政府擺脫土地財政依賴症。但如今,在今年還有一個季度的情況下,市場預期北京的土地財政今年有望達到700億元。這將是北京歷史之最,也有望成為全國之最。除了北京,還有不少地方,今年以來的土地財政突飛猛進。

  土地財政複活了,誰會狂歡?當然是地方政府。因為地賣得越貴,政府就越有錢。所謂有錢好辦事,有了錢政府既可以大手筆地投資,也可以提供更多公共服務,看起來確實皆大歡喜。

  但以土地財政為核心的地方財政顯然是並不健康,在土地財政的魔棒指揮下,政府必然把地價抬到盡可能高的位置。多年來,“經營土地”一直是一些地方官員的口頭禪,在經營土地的冠冕堂皇口號下,賣地生財成了他們自覺的追求和強烈的利益選擇。因此,在一些時候,有人驚呼:地方政府成了最大開發商。

  地總是有限的,地賣完了怎麼辦?正如有論者所剖析的那樣,賣地衝動會將數十年後的公共財政收入提前透支,一旦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結束,可供開發的土地日益減少,未來的公共財政狀況將會面臨嚴峻考驗。現在這樣幹,實際上是不負責任的,是拿後代的幸福開玩笑。

  尤需提及的是,開發商不是傻瓜,他們不會做賠錢的買賣,他們花越多的錢買地就必然想賺最多的錢。換言之,地價越高,他們就必然越抬高房價。在今年兩會上,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在《我國房價何以居高不下》的書面發言稿中指出,房地產開發的總費用支出一半流向政府是房價高企的主要原因。針對全國工商聯直指的“土地財政是高房價首因”,今年3月1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各地區影響房價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土地成本。

  此外,還需要一提的是,土地財政的背後往往隱匿著土地腐敗,比如有的房地產商之所以能拿到地,是因為和權力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或者說有些房地產商本身就具有政府背景。面對土地這塊大蛋糕,那些有機會腐敗的人都想切一塊。近年來,關於土地出讓方面的腐敗,可謂多矣。

  無論如何,“土地財政”的複活絕非好事,它會讓地方政府依然迷戀高地價的狂歡,越來越依賴土地,同時它對買不起房子的人來說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噩夢。而且,在土地財政中,地方政府只是暫時受益,長久下來,這種竭澤而漁的方式會陷入危機。